痛经大数据 痛经数据统计
关于痛经的总体状况
一、总体发病率
全球育龄女性中,原发性痛经的患病率在45%-95%之间,其中重度疼痛占比2%-9%。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继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之一,已影响全球超过2亿女性的生活,在我国的患者数量更是达到了约3000万至4500万。而在中国,女性痛经的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痛经占到了53.2%。令人关注的是,高校女性大学生的痛经率高达47.01%,饮食和睡眠不规律、精神紧张等因素被确认为独立危险因素。
二、年龄分布特征
原发性痛经在初潮后的1-2年内高发,特别是在16-18岁达到高峰(82%),但到了30-35岁后逐渐下降。而继发性痛经则多出现在25-49岁的生育期女性,这与妇科疾病如内异症、腺肌病等有直接关系。
三、疼痛程度分级
痛经的疼痛程度可分为轻度(1-3级)、中度(4-6级)和重度(7-10级)。其中,轻度疼痛占比最高,表现为间歇性隐痛,不影响睡眠。中度疼痛需要药物干预,并可能伴随恶心、腹泻等症状。而重度疼痛则达到了13.55%,其疼痛程度堪比分娩(9-10级),部分病例甚至需要急诊处理。
四、社会经济影响
尽管有63.8%的痛经女性因认为痛经是正常现象而拒绝就医,但这仍然导致了缺课/缺勤率的显著上升。痛经药物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经达到了54亿元,其中解热镇痛药是主流选择。
五、高风险人群
对于继发性痛经,35岁以上、有宫腔手术史(如剖宫产)的女性应特别警惕子宫腺肌病。而对于原发性痛经,初潮早(小于12岁)、经血量多以及有家族史的女性风险更高。
以上仅是对痛经的总体状况进行了简要概述,如果需要更具体的数据,如地域差异、治疗方式统计等,可进一步提供详细信息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广大女性能够重视自己的健康,合理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痛经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