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与子宫肌瘤的是是非非
解读子宫肌瘤与避孕药的微妙关系
子宫肌瘤,这一与人体雌激素水平紧密相关的疾病,在抑制雌激素后,大部分肌瘤都会萎缩。这一医学观点为我们揭示了子宫肌瘤与体内激素的关联。

围绕口服避孕药,长久以来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历经40多年的技术革新,现在的口服避孕药已相对安全。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避孕方式的选取尤为关键。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类口服避孕药:
第一类,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合型避孕药,如妈富隆、达英35、敏定偶等,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选择。
第二类,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如Cerazette。这类药物特别适合哺乳期的女性,新妈妈们服用后,不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第三类,含有孕激素拮抗剂的紧急避孕药,如米非司酮片。它在月经周期的前半期使用可以延迟排卵,若在黄体期使用,则能改变黄体功能,阻止妊娠。它还具有扩张和软化宫颈的作用,能用于终止早孕、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
许多女性对避孕药存在诸多顾虑,担心其会发胖、影响日后怀孕,甚至诱发子宫肌瘤。实际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避孕药已经极为安全有效。近40年来,口服避孕药的开发主要致力于降低雌激素的含量。从60年代的150微克,到70年代的50微克,再到80年代的30微克,甚至现在的20微克,如此低的雌激素含量理论上不会诱发子宫肌瘤。但已经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仍应避免服用避孕药,因其可能使肌瘤增大。同样,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的女性也不应口服避孕药,以免刺激细胞恶变。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避孕药如米非司酮片,不仅能用于避孕,还能治疗子宫肌瘤。在拮抗体内孕激素的这种药物能明显减少肌瘤中的孕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降低肌瘤组织的雌孕激素效应,从而抑制肌瘤生长,甚至使其缩小。这为不想手术、处于围绝经期或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妇女提供了非手术治疗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