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产地在哪
探索碧螺春:其源头与历史传承
你是否知道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的产地究竟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独特之处?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碧螺春的世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碧螺春,这款源自江苏苏州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的名茶,已有千年历史。这里的环境独特,太湖碧水烟波浩渺,茶树与多种果树交错种植,共同孕育了碧螺春独特的花果香气。正如诗中所言,“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碧螺春之所以独特,与其产地的果茶间作模式息息相关。茶树与桃、李、杏、梅、柿、桔等多种果木交错种植,根脉相通。这种特殊的种植方式使得茶树能吸收到果树的香气,花窨茶味,陶冶出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其成品茶外观紧凑,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关于碧螺春的起源,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品尝后倍加赞赏,觉得“吓煞人香”名字虽好但不雅,于是亲赐“碧螺春”之名。从此,碧螺春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名声大噪。
西山的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植碧螺春茶。重点茶区主要分布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等地。茶园面积广阔,达到了965公顷。同样地,东山镇的五个山村也是碧螺春的主要产区。这些地方的独特环境为碧螺春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碧螺春是一款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名茶。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产地的环境和果茶间作的种植方式,以及其背后引人入胜的传说。如果你对茶文化感兴趣,不妨深入了解一下这款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