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离婚330万元房产仅得2.8万元
男子离婚时房产分割引发争议,只因占产权份额过少
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上,离婚往往伴随着财产分割的纷争。近日,一起关于房产分割的离婚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小丽(化名)和阿强(化名)这对夫妻在经历婚姻波折后走到了分道扬镳的边缘,而他们共同购置的一套价值不菲的房产成为争议的焦点。
这套房产的购买价值为170余万元,首付款由小丽的母亲出资,金额高达100余万元。剩余的70余万元则由小丽和阿强共同通过公积金贷款支付。在产权登记时,该房产被登记为按份共有,小丽拥有99%的份额,而阿强仅占1%。这样的产权比例分配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显然为日后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随着两人感情裂痕难以弥补,小丽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要求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公正分割。这套房产在当时的市值已经涨至330万元,但剩余的贷款金额仍有50余万元。一审法院在判决时认为,考虑到房屋首付款大部分由小丽母亲出资,而阿强仅拥有1%的产权份额,若按照此比例分割,显然与他对房屋的实际贡献不符,因此判决房屋归小丽所有。小丽本应支付阿强房屋折价款共计50万元。这一判决并未得到双方的认可。
在二审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尽管阿强辩称当时占1%的份额只是为了安抚家人情绪,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产权分割仍应按照登记的比例进行。最终,法院改判小丽只需支付阿强房屋折价款2.8万余元,剩余贷款则由小丽承担。
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婚姻中的信任危机,也凸显了财产分割的复杂性。在法律的框架内,即使情感纠葛复杂难解,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事实和法律本身。这起案件也再次提醒人们,在重要的决策面前,需要更加审慎地考虑长远的后果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