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年薪少发7万公司被判补足
员工年薪少发七万,公司遭判补足差额
近期,一场涉及劳动纠纷的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起案件发生在江苏南京,主人公是蔡先生,他因公司未兑现承诺的年薪而走上了诉讼之路。
回溯至2020年初,蔡先生看到一家设计公司的招聘信息后投递了简历,不久便收到了面试通知。面试结束后,招聘主管韩某通过微信向蔡先生传达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他的年薪将在16万至18万之间,月工资为七八千元,年底还会补齐差额。经过深思熟虑,蔡先生于当年三月正式入职。
在任职期间,蔡先生的才华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多次获得提拔,月工资也从最初的7000多元逐渐增长到了1万元。年底核算收入时,蔡先生惊讶地发现一年总收入仅为9万多元,与公司承诺的年薪相差甚远。
面对这一巨大的反差,蔡先生选择了辞职,并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但仲裁请求被驳回。不甘心的蔡先生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他与招聘主管韩某的聊天记录成为关键证据,证明了公司曾给予的年薪承诺。法院认为,招聘主管作为公司代表所做出的承诺对公司具有法律约束力,尽管这一承诺并未明确体现在劳动合同中。考虑到蔡先生在任职期间的卓越表现及升职情况,法院判定其应属于年薪18万的档次。
最终,法院做出判决,要求该公司为蔡先生补足工资差额69500元。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但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这起案例提醒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需细心审查合同内容与实际承诺是否一致,并将用人单位的承诺尽量明确写入劳动合同中,以充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此案也强调了电子数据如聊天记录在诉讼过程中的证据效力。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法律课,更是一堂关于诚信与责任的深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