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省将落实居住证制度?什么时候落实居住证制度?
近期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关于居住证制度落实的最新进展。全国已有多个省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成功落实了居住证制度。
在发布会上,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详细介绍了目前已经落实居住证制度的省份,包括新疆、黑龙江、河南等28个地区。他强调,推动农民工融入城镇是今年发改委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为落实这一政策,首要任务是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徐林指出,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需要达到45%,而目前该比率仅为39.9%,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这是一个预期性的目标,并非强制性的要求,但徐林坦言,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任务非常艰巨。
他进一步表示,目前很多城市在户籍人口落户方面存在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异,这不应成为阻碍人口城镇化的因素。为加快实施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方案,发改委将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并全面实施与人口落户相关的财政政策、建设资金政策和用地指标政策。
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权益保障,发改委也有详尽的计划。包括全年培训农民工2100万人的目标,以及探索建立进城落户农民的“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为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发改委还将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包括随迁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制度。
对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徐林表示,发改委正在制定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的方案,其中“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是核心措施之一。他强调,建立这一体系将有利于改善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并在某些地区消化房地产库存。
不少农民工并不愿意落户城市,对此徐林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指出这需要探索一种激励机制,让农民在农村土地的产权权能包括宅基地、集体股权收益分配权等,有变现或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
发改委还发现,大部分农民工更倾向于流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而流向县城以下小城镇的比例较低。对此,徐林表示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但可以通过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引导去改变这种格局。
国家发改委正在积极推进居住证制度的落实,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民工融入城镇,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城镇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