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需每天充电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于那些终末期心衰患者来说,人工心脏作为一种替代性治疗手段,它的运作离不开外部供电系统的支撑。植入人工心脏的病患们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充电规则,并适应与之相关的生活限制。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这些特殊的生活规则。
一、电力之源:充电与供电设备
人工心脏,如同生命的脉搏,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来维持其运转。每八小时,患者就必须为这颗“心脏”注入新的能量,确保其持续运作。与此病患需随身携带装有可充电电池的挎包,通过腹部皮下隧道连接的细电线为人工心脏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支持。电池组设计巧妙,包含六块可更换电池及监控装置,确保病患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及时的电力支援。
二、生活中的桎:限制与挑战
虽然人工心脏技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但生活并非毫无约束。航空禁令成为了植入人工心脏患者的一大挑战。飞行中的电磁环境可能会干扰设备的正常运行,乘坐飞机被严格禁止。洗澡时,患者必须采取严密的防水措施,避免设备因接触水而出现故障。为了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患者还需远离电磁炉等强电磁场环境。
三、真实的声音:典型案例与长期适应
在众多人工心脏植入者中,王十七和黄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十七,我国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者,通过脱口秀分享他的生活经历,让我们了解到他如何携带电池包、定时充电,成为公众了解这一技术的桥梁。而黄先生,作为山东省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患者,术后每天需要充电,但他坦然面对,表示并无不适感,生活如常。
人工心脏技术虽为病患带来生命的曙光,但充电的依赖性和生活的限制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需要患者与医疗团队共同努力,逐步适应并克服这些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向更好的生活迈进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