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强攻亚速钢铁厂
马里乌波尔之战:钢铁厂攻防纪实
一、初期围困阶段(2022年4月)
随着俄军逐渐控制马里乌波尔市的大部分区域,亚速钢铁厂的乌军成为了最后的防线。普京果断下令调整策略,不再是直接的强攻,而是选择长期围困。这一决策不仅减少了俄军的伤亡,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逐渐瓦解了守军的意志。围困之下,乌军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战术升级与局部突破(2022年5月初)
进入5月,局势骤然升级。5月4日,乌方称俄军开始对钢铁厂进行地面进攻,突破了部分防线进入厂区。双方在此展开激烈的交火。俄方虽然否认了“强攻”的指控,但不得不承认局势已经升级。乌方武装人员利用地下设施进行抵抗,俄军则动用了战略轰炸机、重型火炮等武器试图摧毁地下防御工事。为了彰显人道关怀,俄军还持续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以疏散平民。
三、最终控制阶段(2022年5月中下旬)
随着战斗的深入,俄军开始对乌军发出投降通牒。从5月16日起,随着局势的紧张,乌军拒绝投降。随后,俄军加强了攻势,至5月20日宣布完全控制钢铁厂。据俄方统计,共有累计2439名乌方人员投降,其中包括“亚速营”成员及外籍雇佣兵。虽然乌克兰官方起初否认失守,但在6月最终承认约有2500名守军被俘。
关键争议点
关于这场战斗,争议不断。乌方多次指责俄军“违反普京命令”发起强攻,并声称有“叛徒”泄露地下通道信息导致防线失守。对此,俄方坚称他们的行动始终是以封锁为主,仅对试图突围的武装分子实施打击。外界也有猜测认为,俄军急于结束战斗可能与当时的政治节点(如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有关,但这一猜测并未得到俄方的证实。
马里乌波尔的战斗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战略考量与战术部署。无论是围困还是强攻,都反映出双方坚定的立场与决心。而在这背后,是无数战士的勇敢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