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886万抓老赖
杭州江干区法院创新悬赏机制:巨额悬赏刷新执行记录
背景介绍与金额依据:
杭州江干区法院通过微信朋友圈这一社交平台,对失信被执行人展开精准悬赏广告投放。令人瞩目的数字是,针对这百余名俗称“老赖”的失信被执行人,单笔最高悬赏金额竟然高达886.76万元,这一数额的计算依据是案件未履行标的额的5%,即高达近五分之一的标的额作为悬赏金额。据悉,案件未履行标的额总计高达惊人的1.7735亿元。
具体案例与执行细节:
涉案金额最高的被执行人名为诸利凤,因金融担保纠纷被悬赏追查。法院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微信悬赏令”形式,通过朋友圈广告定向推送,利用社交网络的广泛传播效应来扩大线索征集范围。这种执行手段堪称全国首创,展现了对失信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和对创新执行手段的。
法律与社会意义:
在法律层面,这种悬赏机制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的,允许申请执行人自愿承担悬赏金或由法院从执行款中优先支付。而在社会层面,高额悬赏不仅能够调动公众的积极参与,形成对失信行为的强大震慑力,还能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查人找物”的效率。
当前悬赏执行趋势: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法律意识的提升,多地法院纷纷采用悬赏公告这一手段。河南辉县、湖南桃源等地通过短视频平台和官方公众号发布悬赏信息,形成了一股“全民追债”的态势。尽管各地悬赏金额有所不同,但普遍都未超过杭州江干区法院的这次巨额悬赏。而杭州此次的“886万悬赏”案例因其金额巨大以及执行方式的创新,至今仍被视为行业内无可替代的典型范例。值得注意的是,至XXXX年XX月XX日为止,尚未检索到其他地区或案件中超过此金额的悬赏记录。这一机制的成功实践为其他法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