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环境管理:精心打造保育环境
从断奶到保育阶段的过渡,环境管理至关重要。温度控制是首要任务,断奶后的第一周至第二周,温度应保持在舒适的26-28℃,随后逐渐降低至适宜的温度范围。保持干燥的环境,避免贼风侵扰,必要时通过保温灯或垫料为猪舍加温。相对湿度应控制在理想的50-60%,定期通风换气,确保氨气浓度不会过高。在保育阶段,卫生清洁同样不可忽视。保育栏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要在转群前彻底完成,后续的卫生管理也要持续进行,确保猪舍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二、饲料过渡与饲喂方法:精心安排饮食过渡
断奶后的仔猪需要从哺乳期饲料逐渐过渡到保育阶段的饲料。这一过程需要精心安排。在断奶后的第一周内,应继续喂养哺乳期饲料,之后逐渐过渡至仔猪料,每天替换约20%。这一阶段的饲料要求高消化率,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9%,并可添加酶制剂、调味剂或益生菌等以增强适口性和消化能力。饲喂方式也需关注,从少量多次投喂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特别注意避免过饱,初期喂至八成饱,以降低消化不良的风险。
三 饮水管理:保障充足清洁饮水
水是动物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断奶后的仔猪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至关重要。使用合适的饮水器,其高度应略高于仔猪的肩高,确保水流适宜。定期清洗水槽以保持饮水的卫生。还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或维生素,帮助缓解应激。
四、分群与转群管理:科学分群与转群操作
在保育阶段,科学的分群与转群管理对仔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分群时,应遵循体重和强弱相近的原则进行分群,确保每群猪的体重差异不超过2kg。对于体质较弱的仔猪,应单独饲养以避免受到混群应激的影响。转群操作时,“夜并昼不并”的方式更为适宜。在转群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密切观察仔猪的状态并进行适当的饲养调整。
五、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预防为主 保障健康
在保育阶段,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同样不容忽视。除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外,还应采取药物保健措施。转群时注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并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帮助仔猪适应新环境。饲料中还可以添加一些预防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药物。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疫苗也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断奶后的一周内进行驱虫操作并及时清理驱虫后的粪便也是必要的预防措施。
六、其他管理细节:关注细节 提升饲养效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管理措施外,还有一些细节同样重要。通过驱赶训练使仔猪形成固定排泄、采食和休息的习惯有助于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卫生。“三点定位”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升饲养效果。保持原饲养员和原圈舍以减少环境变化对仔猪的影响也是关键之一。对于体质较弱的仔猪,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些细节上的关注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并促进其平稳过渡到保育阶段从而提升成活率和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