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子谈祖国航天
一、互动交流:点燃热情
香港学生们与浩瀚宇宙的使者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视频连线,他们身临其境地观摩了失重环境下的太空工作场景,仿佛置身于星际旅行的前沿。不仅如此,他们还有幸直接与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交流,深入了解空间站建设的每一步进展。
在由60多所港澳及内地学校联合举办的航天教育活动中,航天员陈全与香港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如何成为航天员”的亲身经历,现场的学生中,超过半数被激发出强烈的航天梦想。这样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宇宙的好奇,也让他们认识到,宇宙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二、教育与科研:深化参与程度
航天科学家团队多次走进香港校园,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的讲座。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以《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为题,向香港学子分享了祖国的航天成就。学子们听后纷纷感叹祖国的航天成就“了不起”,并表达出强烈的参与愿望。
香港教育局积极推动STEAM教育,将“国家的航天和创新科技”融入课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航天发展的脉搏。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太空特色课程,如培侨中学结合杨利伟栽种的“英雄树”,传递精神,鼓励学生勇往直前。
在科研方面,香港年轻才俊也积极参与其中。在2025年的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中,首次有香港载荷专家入选;香港理工大学研制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更是助力嫦娥六号的月壤采集任务。未来,香港还将参与嫦娥八号任务,并成立跨院校航天研究中心,为香港的航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情感共鸣:家国认同的深化
香港学生通过参与航天活动,深切感受到国家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如航天员陈冬分享的太空工作体验,让陈蔓琳学生深受启发,明确了自己的未来学习方向。崔储谦学生更是坚定了太空的信心,这样的情感共鸣,让香港学生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归属感。
香港的学子们以多种方式表达对航天事业的敬意和感激。他们通过绘画、视频等方式,记录下对航天的热爱与期待,如向内地专家赠送航天主题画作,表达“中国航天,感谢有你”的深情。通过课程,他们深入了解到航天精神的内涵,将“勇往直前、不断”的理念融入成长之中。
四、展望未来:贡献的力量
香港的年轻一代持续关注航天发展,他们积极投身科技领域,为未来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如中学生王嘉宝受“太空养蚕”实验的启发,立志投身科技领域。航天员陈全寄语香港学生,鼓励他们培养科学精神,未来有机会加入航天事业,共同书写宇宙的崭新篇章。这些年轻人的热情与努力,无疑将为香港的航天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