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运有这些新变化
科技赋能春运,打造智慧出行新时代
一、科技应用的全面革新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看到了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春运中的广泛应用。
1. 智能安检与调度: 铁路系统引入了AI智能判图系统,实现了“秒速安检”,大大提升了安检效率。动车组则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优化行驶方案,确保旅客的行程更加顺畅。广州电网采用“数字孜生”技术,能够精准监测电压波动,甚至预测0.01秒级的异常,为电力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 无纸化出行的普及: 数字化电子发票的全面推行,标志着铁路出行正式进入无纸化时代。旅客仅凭电子凭证,即可轻松完成全程乘车,无需再为纸质车票而奔波。
3. 设备智能化升级: 高铁站投用的“电子围栏”能够精准引导车厢定位,而电网系统的红外测温仪和智能机器人则开展“毫米级”设备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服务体验的持续优化
在科技赋能的春运服务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1. 重点人群保障: 车站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开设了绿色通道和“急客”快速进站口,提供15分钟内优先安检服务。铁路12306还试点了学生和务工人员的预约购票专区,候补购票兑现率达到了75.2%,大大方便了广大旅客。
2. 文化融合服务: 高铁列车推出了“沉浸式体验空间”,联合文艺团体开展各类联欢活动,让旅客在旅途中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潍坊站等更是举办了非遗民俗大集,将传统文化融入旅途,让春运更具文化内涵。
3. 应急服务创新: 广州南站部署了500千瓦应急发电车,为旅客提供应急电力支持。机场则增设了“青年服务岗”,提供移动充电宝和方言指引等服务,确保旅客在旅途中的各项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三、运输结构的调整
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运输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1. 自驾出行的崛起: 春节假期自驾出行人数达到了惊人的72亿人次,占跨区域流动总量的79.3%,高速公路提前迎来了拥堵高峰。
2. 高铁运能的持续扩容: 全国日均开行的旅客列车超过了1.4万列,新增了多条高铁线路,并投用了185组新型复兴号动车组,进一步提升了运力。
3. 民航运力的突破: C919客机的首次投入春运,以及三亚、哈尔滨等旅游城市航班量的显著增长,都标志着民航运力的突破。单日旅客量峰值更是突破了248万人次。
四、购票与候车模式的革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购票和候车模式也在发生变革。
1. 购票功能的升级: 12306试点了“购票信息预填优化”功能,支持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旅客提前锁定热门线路车票,大大提升了购票的便捷性。
2. 候车环境的改善: 北京南站等枢纽实行了夜间候车服务,提供了免费的饮水、充电设施以及爱心帮扶等服务,为旅客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候车环境。
这些变化共同构成了2025年春运的全面提升,形成了“科技护航+人文关怀”的双重保障体系,为旅客打造了一个更加智能、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