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专家解读山西暴雨
暴雨成因与灾害影响洞察
一、暴雨成因
近日发生的暴雨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机制。大气环流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偏强及稳定维持,与西风带低值系统共同构建了一个东高西低的稳定环流形势,为山西带来了长时间的降水过程。
充沛的水汽输送也是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和低层西南急流的持续作用,将南海、孟加拉湾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山西中南部,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
山西的地理地形也对降水产生了影响。吕梁山、太行山的复杂地形对偏东气流产生了增幅效应,与低层切变线辐合系统的长时间维持相结合,加剧了中部及临汾北部的极端降水。
二、暴雨主要特点概述
这次暴雨的特点十分显著。首先是累计雨量大,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太原市更是达到了平均185.6毫米,最大累计降水量高达285.2毫米,涉及范围广泛,有18个县(市、区)降水量超过200毫米。
降水持续时间长,从10月2日至6日,长达4天。最强降水集中在4日至5日,中部连续两日出现区域性暴雨。这种持续的强降水对于城市排水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暴雨的极端性突出,全省有59个气象站的日降水量和63个站的累计降水量突破了同期历史极值。局地小时雨强达到了惊人的20~30毫米。这次过程还伴随着强对流及降温天气,前期有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后期则由于稳定性降水导致气温骤降8℃~10℃。
三、灾害影响洞察
此次暴雨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山洪、地质灾害及河流险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初步统计,共有175.71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0.29亿元。这场暴雨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也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预警预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也要对受灾地区给予及时的援助和支持,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