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广告再引争议
一、回顾“眯眯眼”模特妆容事件
在2019年,三只松鼠发布的一款宣传海报中的模特因其独特的“眯眯眼”妆容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部分网友质疑这一妆容有“丑化国人”的倾向。这场争议在2021年12月再度被掀起,广告中模特的妆容和某些动作,如拉眼角、竖中指等,被指出含有西方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事件发生后,三只松鼠迅速下架相关页面并公开道歉,表示妆容设计并无刻意丑化的意图,同时强调尊重多元审美。涉事模特,一位四川乐山的女孩“白菜”,回应称“眼睛小不代表不配做中国人”。公众对其过去视频中一些争议性动作的关注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波动。
随着事件的发酵,舆论和市场反应激烈,部分消费者抵制品牌,直播间主播遭受言语攻击被迫停播。法律专家指出,如果广告被认定为违法,品牌可能面临高达10万至20万元的罚款。
二、“红领巾少年”广告争议始末
紧接着在2022年1月,三只松鼠再次陷入广告争议。网友发现其2019年的“331补脑节”广告图中,两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年手捧零食礼包,标语如“5年防骗,3年补脑”引发争议。这一行为涉嫌违反了《广告法》中禁止商业使用红领巾的规定。
面对争议,三只松鼠并未单独回应此事,但已删除了相关广告。律师分析认为,此类违规行为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处罚。
三、广告争议背后的品牌管理问题
一连串的广告争议背后暴露出三只松鼠在品牌管理上的严重问题。广告审核机制的缺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从使用红领巾到争议性标语,这些明显的问题均未通过有效的审核。公众信任度也受到损害。尽管三只松鼠的市场份额并未显著下滑,但频繁的争议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舆论批评其“为流量忽视社会责任”。
三只松鼠的广告争议反映出快消行业在营销中需要更加注意文化敏感性和法律合规性。从“眯眯眼”到“红领巾少年”,品牌需要深刻反思并加强内容审核机制,避免因文化误读或法律疏忽而引发更大的舆论危机。只有这样,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