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面的龙王为什么总是被欺负
在《西游记》这部经典之作中,出现了八位龙王,他们的形象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帮助孙悟空解决困境,如东海龙王赠送兵器并在朱紫国协助降下无根水;有的则因打赌丧命,如泾河龙王用生命与袁守城一决胜负。这些龙王在故事中或懦弱、或无能、或潦倒、或古怪,甚至倒霉透顶,无一不展现出他们的胆怯和无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是民族图腾和帝王的象征,地位崇高。但在《西游记》中,龙王的形象却与我们熟知的形象相去甚远。实际上,《西游记》中的龙王作为一种生物存在,更像是普通的兽类。他们虽然掌管水域,行司雨之职,但职级并不高,甚至行雨点数都要听从天庭的安排。由此可见,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官僚。
值得注意的是,龙在仙界其实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动物仙类。在《西游记》中,神仙们吃龙也是常有的事。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龙王在故事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吴承恩虽然才华横溢,反抗意识强烈,但也无法摆脱他所生长的环境。我国以农耕文明为主,海洋文化相对较弱,这也导致了在文艺作品中陆地意象的描写往往碾压海洋。
中国人所崇拜的龙之所以能成为图腾,与海洋并无直接关系。实际上,龙的原身是蛇,古代先人将蛇作为图腾信仰,期盼获得丰沛的雨水以推动农耕文明的发展。中国的龙文化并非源于海洋文化。历史上关于龙的记载逐渐丰富起来后,皇帝们将龙封为“王”,这些神话生物正式获得了海洋的“封地”,龙的内涵也逐渐发展异化。“真龙”与海洋中的龙王有着本质的区别,“真龙”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图腾地位显著高于龙王。龙王作为海洋生物的形象出现也只是对陆地真龙的同人化描绘而已。因此除了沿海及干旱地区外,龙王在农耕文明中的地位并不高,在文学作品中受到欺负也是理所当然的。让人不禁感慨这些作为食物又不被尊重的龙王们的境遇着实令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