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康复
肝硬化,这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其背后,隐藏着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的痕迹,导致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肝硬化源于肝炎,少部分则因酒精或血吸虫引发。病理上,肝细胞坏死、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令肝小叶结构破坏,最终形成肝硬化。那么,关于肝硬化康复,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目录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
肝硬化康复
肝硬化的症状有哪些
肝硬化患者绝对不能吃的食物
肝硬化会传染给别人吗
一、引起肝硬化的病因
1.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在我国,这一原因占比较大,约40%-65%,主要由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引发。其发病机制与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异常紧密相关。这些病毒首先侵入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阶段,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为大结节性硬化,但也有小部分表现为小结节性硬化。从病毒性肝炎到肝硬化,病程可短至数月,长至数十年。
2. 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约占肝硬化的7%,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因此需要警惕酒精性肝硬化。
3. 寄生虫性肝硬化:主要由感染血吸虫或肝吸虫等引发。血吸虫性肝硬化左叶常严重受损,而肝功能改变相对轻微,但门脉高压出现较早。
二、肝硬化康复
对于肝硬化的康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戒酒,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是明确的。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因为肝脏在夜间进行排毒代谢。保证营养充足,避免“三高”饮食,多吃绿色蔬果提高免疫力。多喝水有助于排出肝脏代谢废物。多吃香蕉与桔子可能对肝硬化的康复有积极影响。肝硬化的并发症常常与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注重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三、肝硬化的症状有哪些
肝硬化早期症状较轻且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等。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显著,主要包括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所致的两大类临床表现,并可能伴有全身多系统症状。肝功能代偿期的症状以消化系统为主,而肝功能失代偿期的症状则更为严重,包括全身症状、肝病特征以及门脉高压症状等。
肝硬化的康复需要我们注重生活的细节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对于肝硬化的症状,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我们也要了解肝硬化不会随意传染给他人,但对于其康复过程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仍需高度重视。消化道症状
食欲明显减退,餐后即刻感到上腹不适和饱胀,伴随恶心,甚至呕吐。患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耐受性下降,摄入油腻食物易引发腹泻。由于腹水和胃肠积气,患者感到腹胀难忍,晚期甚至出现中毒性鼓肠。这些症状的产生与胃肠道淤血、水肿、炎症,以及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半数以上患者可见轻度黄疸,少数则出现中度或重度黄疸,后者可能是肝细胞进行性坏死或广泛坏死的信号。
出血倾向及贫血
患者常有鼻衄、齿龈出血、皮肤淤斑等,甚至出现胃肠粘膜糜烂出血。这些出血倾向主要是因为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减退,脾功亢进导致血小板减少,同时毛细血管脆性增加也是一个因素。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原因包括营养缺乏、肠道吸收功能低下、脾功亢进和胃肠道失血等。
肝硬化患者饮食禁忌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至关重要,即使是手术后,如不注重饮食,仍有复发的可能。患者需要绝对避免不良食物,包括公鸡、鲤鱼、卤水豆腐等,以及酒、霉变食物和生硬、麻辣等强刺激食物。无论是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的肝硬化,都应遵循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限制高脂肪食品,以易消化饮食为宜。当肝功能显著减退并伴有肝昏迷先兆时,应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或忌盐饮食,避免辛辣刺激之品和坚硬生冷食物,以防并发出血。
肝硬化会传染吗?
临床医学证实,病毒性引发的肝硬化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毒性肝硬化是老百姓较为熟悉的疾病,其传染性较强也是国家重视的一类肝脏疾病。患者必须尽早接受治疗。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需要一段较长时间,一般约为十五年。在这段时间内,肝脏内一定有未受控制的病毒捣乱和肝细胞及其基质发生相应的炎性反应。积极控制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数量乃至彻底杀死病毒,控制肝内炎性反应,是防止肝硬化发生的根本而有效的措施。要知道病毒是否具有传染性,可以进行病毒的DNA或RNA检测。在某种程度上,肝硬化是可能传染给他人的。但患者不必过度担心,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