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风湿
内风湿病,一种长期受凉水接触或风吹导致的风湿病。其活动性一般持续3-6个月,期间会出现机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时而在肩,时而在肘,时而在上肢。那么,内风湿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为您详细揭晓。
目录:
一、内风湿的临床症状表现
二、如何预防内风湿
三、得了内风湿应该怎么办
四、内风湿患者的日常护理
五、内风湿的饮食禁忌
一、内风湿的临床症状表现:
1. 晨僵: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疼痛,活动不灵,随着活动增加,僵硬状态逐渐缓解。最早发生在手指关节,晨起不能握拳,病情发展后,全身僵直感加剧。
2. 疼痛:指、腕、趾、踝关节首先出现肿痛,疼痛常因病情反复、天气变化或寒冷刺激而加重。
3. 肿胀:关节腔内有炎性积液,表现为关节处漫肿或红肿,以四小关节为主,手指关节多呈梭形肿大。
4. 运动障碍:由于炎症、疼痛和软组织肿胀,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病情严重时,关节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活动,可能出现掌指侧偏、关节畸形等症状。
二、如何预防内风湿:
饮食调养对预防内风湿至关重要。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提高食欲,确保营养及能量满足机体需要。避免摄入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避免食用。注意日常保暖,避免受寒,尤其是在天气突变时增添衣物。在空调房内工作时,注意室内外温度差异,随时增减衣物。
三、得了内风湿应该怎么办:
1. 休息:当关节急性发炎时,尽量减少受影响关节的活动,帮助患处恢复。
2. 利用托架固定关节位置:避免触痛发炎的关节。
当身体的炎症逐渐消退,是恢复健康的重要阶段。适量的运动和物理职业治疗能够帮助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药物治疗是内风湿治疗的关键环节。其中,阿斯匹林和非类固醇消炎药具有镇痛、消炎和消肿的功效,但也可能引发肠胃不适、胃溃疡和胃出血等副作用。抗风湿药物需要长时间服用才能感受到其效用,但也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能有效迅速消炎、消肿和镇痛,但长期服用的副作用较多。止痛药和口服锯峰齿鲛软骨粉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各种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减轻发炎、肿痛、关节变形等症状。而在某些情况下,骨科手术也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对于内风湿患者,日常护理同样重要。情志护理是其中的一环,要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压力,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生活护理方面,患者应注意居住环境的向阳、通风和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注意帮助其更换体位,防止发生褥疮。饮食方面,应选择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生冷、油腻之物。饮食要节制,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内风湿患者需要忌嘴。应多选用寒凉性的食物,如米仁粥、绿豆、生梨等,以清除内热。而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酒等,可能会加重症状,应避免食用。
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常在病痛的困扰下挣扎,长期依赖药物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病发时,连基本的饮食都会失去兴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这样的饮食不仅能激发患者的食欲,还能保持脾胃的良好运化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在饮食方面,患者不应有所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等都应该均衡摄取,合理搭配。任何单一食物的过度摄入都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影响身体的康复。
对于食补和药补,患者应正确对待。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有益处。选择何种补品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决定。例如,虽然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湿热或舌苔粘腻的患者食用过多可能会引发腹胀不适,影响食欲;同样,人参、白木耳、阿胶等补气养血的食物,对于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助湿增病,非但无益康复,反而增加病痛。
在饮食宜忌方面,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注意。虽然患者无需忌口任何食物,但在急性期或病情发作时,关节红肿灼热的情况下,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于久病脾胃虚寒的患者,应少吃生冷瓜果及虾、蟹、竹笋等食物。一旦病情稳定,忌口就可以适当放宽。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