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球
肺结核治疗详解:早期、适量、联合用药,规律治疗是关键
对于每一位患者,实现临床及生物学治愈的核心是合理治疗。这不仅是对活动性结核病的挑战,也是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疾病的治疗原则。
一、早期治疗:一旦发现并确诊,立即给药治疗。这是肺结核治疗的首要原则。早期的肺结核,肺泡内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保持完整,可逆性强。细菌繁殖旺盛,体内的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活跃的细菌具有最佳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以促使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若延误治疗,小病可能发展成大病,不仅伤害自己,还可能传染给周围的人。
二、适量治疗:用药量要适当,这是指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定合适的给药剂量。药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可能引发更多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剂量过大时,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过高可能对身体各系统产生毒副反应;剂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杀菌的目的,还可能导致耐药性。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适当的剂量进行治疗。
三、联合用药治疗: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都应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以增强和确保疗效。单一用药可能导致耐药性,而联合用药则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杀菌效果,缩短疗程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四、规律治疗:病人必须严格按照化疗方案规定的用药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可随意更改方案或无故停药,也不能间断用药。规律用药对于肺结核治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的顽固细菌。如果症状缓解就停用药物,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使日后的治疗更加困难。
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了解病人的病史和临床表现是关键。询问病人是否有接触史或既往有胸膜炎、肛瘘、颈淋巴结肿大、糖尿病及卡介苗接触史。观察病人是否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下降、面颊潮红等。肺结核的早期表现可能为干咳,当空洞形成合并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或脓性,可能伴有咯血、胸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与多种非结核性肺病进行鉴别。如中央型肺癌与肺门淋巴结结核相似,周围型肺癌需与结核球鉴别。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和X线片等综合分析,必要时进行动态观察,审慎鉴别。
通过早期、适量、联合用药和规律治疗,大部分肺结核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治疗。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肺结核患者带来希望和健康!二、肺炎篇章
典型肺炎球菌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之间的区分并不困难。当浸润型肺结核病情迅速发展,扩大至整个肺叶,形成干酪样肺炎时,很容易被误诊为肺炎球菌肺炎。前者起病急骤,伴随高热、寒战、胸痛和咳铁锈色痰等症状,X线检查显示病变常局限于一叶,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干酪样肺炎则多呈现出结核中毒症状,起病较慢,咳出黄色粘液痰。X线检查显示病变多位于右上叶,可波及右上叶尖后段,呈云絮状,密度不均,可见虫蚀样空洞,对抗结核治疗有效,且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对于那些轻度咳嗽、低热的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它们在X线上的炎症征象与早期浸润型肺结核颇为相似。对于这类难以一时鉴别的病例,不宜急于进行抗结核治疗。支原体肺炎通常会在短时间内(2~3周)自行消散,而过敏性肺炎的肺内浸润阴影则常呈游走性,同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会有所增多。
三、肺脓肿
肺脓肿空洞大多出现在肺下叶,周围有明显的炎症浸润。空洞内常有液平面。与之相反,肺结核空洞则多发生在肺上叶,空洞壁较薄,洞内液平面较少。肺脓肿起病较急,伴随高热、大量脓痰,痰中无结核菌,但有其他多种细菌。血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抗生素治疗有效。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感染时易与慢性肺脓肿混淆,但后者痰结核菌阴性。
四、支气管扩张
患者有慢性咳嗽、咯痰及反复咯血史,需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相鉴别。但支气管扩张的痰结核攻阴性,X线胸片多无异常发现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卷发状阴影。CT检查将有助于确诊。
五、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极为相似,且近年来老年人肺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对两者的鉴别需认真对待,及时进行的X线检查有助于确诊。两种疾病在症状上的相似性要求我们在诊断时更加细致入微,确保准确识别,为病人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