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基底节区腔隙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可能会表现出思考能力的下降,无法正常工作或学习,这可能是由于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引起的。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病症,我们必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否则会对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双侧基底节区腔隙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及其他相关话题。
目录
一、预防脑梗塞的措施有哪些?
二、双侧基底节区腔隙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三、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方法
四、脑梗塞患者发作后的急救措施
五、药物治疗脑梗塞的注意事项
一、预防脑梗塞的措施:
1. 大部分老年人有高血压问题,控制血压是降低脑梗塞发病率的有效手段。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重生活习惯的调整,如减少钠盐摄入、限酒、多运动等。
2. 老年人应树立正确的进食观,限制糖、盐摄入,定期进行血糖检查,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规范治疗。
3. 肥胖的老年人大多存在血脂增高,应积极减轻体重,调节脂质代谢,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
二、双侧基底节区腔隙脑梗塞的治疗方法:
1.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肪饮食,充足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2. 体育锻炼: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
3. 药物治疗: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药及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阿斯匹林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他汀类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
4. 控制血糖、血压等动脉硬化高危因素。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
5. 急性期的治疗:卧床休息,保持血压稳定,加快血流速度,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脑梗塞的鉴别诊断方法:
1. 关注起病年龄及病史:大多在50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2. 观察症状:突然出现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如偏瘫、偏侧麻木、同向偏盲等。
3. 影像学检查:颅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见符合血管分布的脑组织低密度或缺血、水肿性病源。
四、脑梗塞患者发作后的急救措施:
1. 保持合适体位:绝对卧床,保证脑血回流灌注。
2.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领口,清理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 氧气供给:如家中备有氧气袋,可立即给予吸氧。
4. 人工呼吸:如病人呼吸已停止,则进行人工呼吸抢救。
五、药物治疗脑梗塞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脑梗塞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抗凝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调脂药物可能对肝功能有影响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也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随意更改药物使用方式或停药。
我们需要对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保持警惕,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我们的健康。脑梗塞应对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当脑梗塞突然袭来,家中若有血压计,应立刻测量血压。若血压高于或等于23/15Kpa,应迅速使用现有的降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2O~21/12~14Kpa范围内,避免过度降低。在这关键时刻,家人的心理支持至关重要,应安抚患者,避免紧张和恐惧加重病情。
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呼叫急救中心或迅速送往附近医院,进行CT、核磁共振等检查和抢救。如有先兆或已出现脑中风症状,务必立即住院接受系统治疗。
室内环境要维持舒适,无论是冷是热都要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冷毛巾轻轻覆盖患者头部,因为冷刺激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在搬运患者时动作必须轻缓,固定头部,避免加剧出血。运输途中,车辆要平稳行驶,尽量减少颠簸震动,并随时注意患者病情变化。
关于药物治疗,有些脑梗塞患者每晚仅服用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剂量不足会影响预防效果。目前国际推荐的肠溶阿司匹林用量为每晚50~100毫克。不要盲目使用溶栓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用药不宜过多过杂,人体耐受的药物种类在5种以内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超过这个数量可能导致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延误治疗。选用药物时,应结合自身情况,遵医嘱选用一种即可,避免重复用药。例如,拜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西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的中药以及营养保护脑细胞的药品如脑活素片等都是常用且疗效较好的药物。
对于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建议将药物分类并按服用时间分开包装,注明服用日期和时间,或制作一张用药时间表贴在显眼处作为备忘。不规律的用药或减量都会影响药效。坚持规律用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