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重大贡献马镫的发明
在2005年的春天,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中国国家文物局联手呈现了一场名为《走向盛唐》的文物盛宴。其中,一件来自内蒙古的北魏陶制马俑成为了瞩目的焦点。
这匹名为北魏陶马俑的陶器虽不甚精美,却承载着中国马镫发明与使用的厚重历史。它出土于呼和浩特大学路的一座北魏中期墓葬,年代大约是在公元5世纪的前期。在这件陶俑的腹部,绘制着一对独特的马镫,这是拓跋鲜卑人所建北魏王朝使用马镫的真实见证。
马镫,这个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亲切地称为“中国靴子”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划时代创新。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的那样,“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的出现,让骑兵与战马合为一体,将畜力完美地应用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
马镫的发明,无疑是一场革命。它使得战马更容易驾驭,让人与马连接得更加紧密。骑在马背上的人因此解放了双手,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自如地在马背上左右摆动,完成各种军事动作。
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马镫由中国北方地区游牧的鲜卑人发明,随后在欧亚大草原上迅速流传。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骑兵的战略地位,使得世界战争史为之改观。在此之前,骑兵骑在马背上飞驰射箭时,不得不减速或下马才能拉弓射箭。而在马背上的格斗中,他们也不能大幅度摆动,以免失去平衡而落马。马镫的出现,为骑兵的双脚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使他们在战斗中可以更加自如地发挥力量。
北魏陶马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人在骑马文化中的智慧与贡献。它的存在,不仅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们对祖先的创新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