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于谦谁来介绍一下?于谦哪年出生的
明朝名臣于谦的生平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杰出的名臣和民族英雄。他在明朝的政治、军事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
于谦自小才情出众,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功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他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表现出色受到宣宗赞赏。后巡按江西,并在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巡抚河南、山西等地。
在明英宗时期,于谦因不向权臣王振送礼而遭诬陷下狱。但在民众、官吏乃至藩王的力请下,他得以复任。后来,面对土木之变和英宗被俘的危机,他力排众议,坚守不南迁的决定,并亲自督战,率领二十二万大军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原则,坚决反抗。最终成功逼也使也先释放英宗。和议后,他仍积极备战,为边境的安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于谦的杰出才能和忠诚赢得了明代宗的信任和尊重。他的刚直性格也使他遭到了一些人的忌恨。天顺元年(1457年),因被诬陷而被杀。但他在生前所表现出的忠诚和贡献,赢得了后世的赞誉。成祖时复官赐祭,并赐谥号忠肃。他的事迹被记录在《明史》中,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生活中的于谦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玩和说相声上。他的台风儒雅沉稳,与郭德纲的逗哏天赋相得益彰。他是相声行业里不可多见的捧哏奇才。他的快乐、单纯和对生活的理解都体现在他的相声表演中,使观众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古代诗人于谦:一生荣耀与贡献
于谦,出生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历日期为公元1398年5月13日,故乡位于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他字廷益,号节庵,被誉为少保,是一位名垂青史的明朝名臣和民族英雄。
他的生涯充满了波折和磨难。在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英宗复辟之后,遭遇大将军石亨等人的诬陷,被指谋立襄王之子,于谦因此含冤遇害。历史并未埋没他的功绩,明宪宗时期,他被复官赐祭。此后,于谦的形象更加光辉,被追谥为“肃愍”,甚至在明神宗时改谥为“忠肃”。他的著作《于忠肃集》流传至今,《明史》更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值得一提的是,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而他对诗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台阁体盛行的时代,于谦的诗作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怀和风格,其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他主张文人在创作中不应回避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雍容典雅的一面,又有激昂慷慨的时刻。
除了文学上的贡献,于谦在军事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强调用兵贵在临机应变。他还提倡“将士相习”,即军队管理者应了解军士的强弱,士兵应了解将帅的号令。他所创的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于谦是一个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生涯充满了荣耀和贡献,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