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与贵妃什么关系,古代的皇后和皇贵妃有何区别?
皇贵妃,位同副后,尊贵无比。这一封号,仅在明清两朝出现。皇贵妃的地位,虽尊贵显赫,但并非常设。因其封号所寓之意,是皇后之外,对另一宠妃的最高册封,是严重威胁皇后地位的存在。
皇贵妃的册封,往往带有特殊的背景和情境。通常只有在皇后失宠或病重,六宫权力暂时无人执掌之际,才会设立皇贵妃。或者当宠妃病重、离世时,为了表示对其的荣宠,而册封其为皇贵妃。
历史上首位皇贵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宠妃孙氏,亦即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当时,宣宗的胡皇后因多年无子且不受宠,宣宗欲废后立孙氏。但因遭到群臣反对,于是在孙氏贵妃身份之上,加封“皇”字,以彰显其尊贵地位和特殊宠爱。明朝时期,贵妃仅拥有金册,并无金宝。因宣宗对孙贵妃的深厚宠爱,她得以与皇后同样享有金册金宝。这一特例后来逐渐演变为惯例。
清朝时期,后宫的等级制度更为明确。在皇后之下,设立一皇贵妃、两位贵妃、四位妃、六位嫔。对于贵人及其以下的低等妃嫔,则没有人数限制。在清朝的大部分时间里,皇贵妃通常只在嫔妃病重为冲喜或嫔妃死后追封时使用。当皇后稳固其正位时,几乎不会设立皇贵妃。
也有例外情况。如顺治帝福临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因无宠,而董鄂氏被册封为皇贵妃,宠爱无比、宠冠六宫。同治帝载淳虽宠爱皇后阿鲁特氏,但由于慈禧太后偏爱慧妃富察氏,将其册立为皇贵妃,与皇后分庭抗礼。雍正帝的贵妃年氏因病被册封为皇贵妃后不久即去世;乾隆帝的富察皇后逝世后,后宫无人主持大局,于是娴妃那拉氏被晋升为皇贵妃,执掌六宫大权。
这些皇贵妃们,无论是因宠爱、追封还是病重而被册封,她们在后宫中的地位都是尊贵无比的。她们的存在,不仅代表了皇帝的宠爱,更是后宫权力斗争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