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存亡之际,刘禅为何不让霍弋支援?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于章武三年继位。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的命运与蜀汉紧密相连。
公元263年,魏国的大军如狼似虎,三路并进,直逼蜀汉。其中,邓艾率领的三万大军,阴平小道的偷袭,更是让蜀汉措手不及。当邓艾大军进入江油,获得补给,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父子,成都的屏障丧失,岌岌可危。刘禅的选择,让蜀汉的历史走向了一个转折点。
霍弋,统领南中诸郡,手有重兵。当他听闻成都危急,准备急赴支援。此时的刘禅,却被宦官黄皓的谗言所惑,以为成都固若金汤,忽略了危机的逼近。他不听霍弋的支援请求,这使得蜀汉失去了一次重要的生还机会。
《汉晋春秋》中记载,霍弋悲痛魏军来临,欲赴成都救援,却被刘禅以“备敌既定”为由拒绝。诸葛瞻的错误决策,放弃了有利地形,最终被邓艾的野战军击败,诸葛瞻父子英勇战死。
邓艾攻陷绵竹后,大军长驱直入平原,成都无险可守。刘禅听从大臣谯周的建议,向邓艾投降。在这一关键时刻,其子北地王刘谌力主抵抗,但刘禅不听,刘谌悲愤之下自杀殉国。
霍弋听闻刘禅投降后,痛定思痛,穿上丧服,吊祭三天。尽管部下劝他立即投降,但他心系君王安危,决定观望一段时间。当得知刘禅受到魏军善待后,霍弋才选择投降。司马昭对霍弋以礼相待,让他继续担任南中都督。
回首历史,如果刘禅当初同意霍弋的救援计划,结合姜维的援军,很有可能击败邓艾,保住成都。因为听信谗言,蜀汉错过了这个重要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其灭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希望我们在共同尊重历史的也能吸取历史的教训,明辨是非,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