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
一、战略定位重塑
珠三角地区,作为全国首个将区域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区域,承载着多重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不仅是科学发展模式的先锋区,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以及全国的经济中心,这些标签共同构成了珠三角的独特地位。
重点推动粤港澳融合,致力于打造宜居湾区及新型发展模式示范区。在这一宏伟蓝图中,广州和深圳作为核心,辐射带动环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地区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协作体系和梯度产业群。
二、核心发展任务全面解读
创新驱动是珠三角发展的核心动力。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进核心技术转化,力争在2020年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华丽转身。强化企业研发投入,支持打造一批国家级创新型龙头企业,其中的佼佼者将达到50家。
城乡与区域协调是另一个关键领域。统筹城乡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以城带乡的新机制。推动各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实现城际轨道互通和区域绿道建设,构建和谐的城乡共生共荣格局。
生态环保是珠三角发展的底线。实施“红线调控”,优化空间布局,构筑生态安全体系。重点治理水污染和大气环境,推广循环经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社会事业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优先发展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文化,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珠三角的居民。
三、分阶段发展目标
珠三角地区已经制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2012年,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将达到8万元,服务业占比53%。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将达到13.5万元,服务业占比提升至60%。长期愿景则是到2025年,持续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低碳生态化城乡,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区域合作与重大工程剖析
珠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合作。粤港澳合作是其中的重头戏,共建港珠澳大桥(中央出资50亿元)、联合创新区,深化在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是关键,推进城际轨道广佛环线、年票互通等重大项目,优化区域交通网络。
五、保障机制构建
为了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珠三角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机制。政策与法律方面,出台了《广东省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保障条例》,强化考核评估。协调机制方面,建立跨区域环境治理和产业协作机制,完善综合决策体系。这些措施为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总的来说, 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生态环保为基础, 区域协同为支撑的综合性发展战略, 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