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为买房妻子嫁中介
一、假离婚与假结婚购房现象及其背景
非本地户籍的夫妻为了规避购房的限购政策,采取了先离婚再假结婚的方式购房。他们通过与中介或具备购房资质的人员假结婚,完成房产过户后再离婚并复婚。这种操作虽然看似能够规避一些政策限制,但实际上隐藏着诸多法律风险。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驱动。在一些热门城市,房产价值高昂,一些家庭为了购房不得不采取一些看似“巧妙”的手段来规避政策限制。这种做法往往伴随着合同签订、产权更名等流程,涉及到诸多法律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
二、典型案例
1. 上海虹井路房产纠纷案
唐女士夫妇为了购买上海的房产,采取了假离婚再假结婚的方式。他们在过户过程中遇到了原房东涉嫌“一房二卖”的问题。即使唐女士取得了产证,也无法入住。这个案件经过多次审理仍未得到解决,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 避税引发的合同无效案
张先生夫妇为了逃避高额税款,与卖家李女士假结婚进行房产过户。他们的行为被法院认定违反了公序良俗和偷税目的,导致合同无效。这个案例提醒我们,避税不可取,更不能通过违法手段来达到目的。
三、法律风险与后果
1. 合同效力问题
通过虚假婚姻关系签订的购房协议往往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公序良俗,且涉嫌逃税,属于《民法典》规定的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2. 产权归属风险
如果原房东存在重复出售、产权瑕疵或房屋被他人实际占用(如长期租户),即使买方完成了过户,也可能无法实际占有房屋或面临产权争议。
3. 婚姻关系隐患
假结婚期间,夫妻共同财产可能面临被分割的风险。如果一方反悔不愿离婚,可能导致法律关系复杂化,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4. 中介责任与欺诈风险
部分中介利用假结婚牟利,甚至虚构资质或隐瞒房产真实情况。买方在购房过程中需要警惕中介的欺诈行为,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四、法院处理原则
1. 审查真实交易意图
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会重点核查婚姻关系的真实性、资金流向以及合同履行情况。如果发现当事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法院将直接判定合同无效。
2. 保护善意第三人
如果房屋已经过户到善意第三方名下,且符合物权公示原则,原权利人或实际占有人很难主张权利。
五、建议与对策
1. 避免法律灰色操作
假离婚、假结婚购房风险极高,可能面临人财两空的境地。建议购房者通过合法途径购房,避免采取法律禁止的手段。
2. 核实房产信息
在购房前,需要仔细核实房产信息,确保产权清晰、无租赁或抵押情况。并要求卖方提供完整的权属证明。
3. 合法途径解决资质问题
如果面临购房资质问题,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如人才引进、社保缴纳等方式合规获取购房资格。购房者应提高法律意识,了解并遵守相关政策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