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嘉班纳事件怎么回事

生活知识 2025-04-16 19:32www.tongjingw.cn生活知识

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D&G)事件回顾:一场由文化冲突引发的舆论危机

在2018年,一场由广告引发的舆论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其背后的主角正是国际知名品牌杜嘉班纳(Dolce & Gabbana,简称D&G)。这场危机不仅让品牌陷入了困境,更引发了关于文化尊重和跨国企业经营的广泛讨论。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事件的经过及其深远影响。

一、事件起源:广告中的争议与辱华言论曝光

1. “起筷吃饭”广告争议

2018年11月,D&G为上海大秀发布的预热广告中,模特以夸张的方式用筷子吃披萨和意大利面,而旁白则使用不恰当的中式英语发音,将筷子称为“小棍子”。这一广告被许多观众批评为刻意丑化中国文化,暗含对中式饮食的贬低。

2. 设计师的辱华言论曝光

广告争议引发网友质疑后,品牌联合创始人斯蒂芬诺嘉班纳(Stefano Gabbana)在社交媒体上的不当言论被曝光。他发表的侮辱性言论如“中国是垃圾”“没有你们我们也能过得好”等,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二、舆论的发酵与公众抵制行动

1. 公众与官方的强烈反应

共青团中央发文强调外国企业应尊重中国,众多明星如章子怡、陈坤等宣布退出上海大秀,导致活动最终取消。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等纷纷下架D&G产品,品牌在华的销售渠道遭受重创。

2. 品牌的回应与道歉争议

面对舆论的压力,D&G最初声称设计师账号被盗,但在压力下最终发布了道歉视频。这一道歉被公众批评为缺乏诚意。两位创始人在视频中用中文道歉,但公众普遍认为其“危机公关失败”。

三、事件的后续影响

1. 品牌形象与市场损失

由于事件的影响,D&G在中国出现了闭店潮,大中华区的销售额暴跌。品牌市值大幅缩水,创始人也从福布斯富豪榜跌落。

2. 对文化尊重的反思

这一事件成为跨国企业忽视文化敏感性的典型案例。舆论普遍认为,如果品牌无法真正理解并尊重当地文化,仅仅依靠道歉是难以挽回市场信任的。这一事件为其他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化因素。

四、关联事件的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D&G在2012年香港摄影风波中也曾引发争议。当时,D&G香港分店禁止本地市民在公共区域拍照,却允许内地游客拍摄,这一“区别对待”的做法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感。这一事件与2018年的辱华事件共同反映出品牌在华经营中的文化冲突问题。这也进一步证明了D&G事件的重要性和教训:跨国经营必须以文化尊重为前提,任何傲慢与偏见都将付出代价。这一事件不仅是D&G的危机,更是对所有跨国企业的警示。

上一篇:死亡人数超过35人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2016-2025 www.tongjingw.cn 痛经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缓解痛经,月经周期,痛经药,月经不调,痛经怎么办,大姨妈,治疗痛经,女人痛经,月经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