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郎从此是路人
“萧郎从此是路人”这一诗句,源自唐代诗人崔郊的《赠去婢》,原是诗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误记。这首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因封建社会门第差异导致的爱情悲剧,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一、诗句的出处及原文
全诗如下: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心似已灰古井水。缘尽于此,萧郎陌路行。
崔郊《赠去婢》
二、“萧郎”的指代
1. 原意:
萧郎的指代源于春秋时期的萧史与弄玉的爱情传说。萧史善箫,娶秦穆公之女弄玉。自那时起,“萧郎”被用来代指女子爱慕的男子。到了南北朝时期,昭明太子萧统与尼姑慧如的未果之恋,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
2. 诗中的含义:
在崔郊的这首诗中,“萧郎”并非指代历史上的萧史或萧统,而是崔郊自指。他以此表达与恋人被迫分离,沦为陌路人的悲痛之情。
三、创作背景
崔郊与姑母家的婢女小莲相爱,但因姑母家变故,小莲被卖给权贵于。崔郊亲眼目睹恋人被困高门大宅之中,心感绝望,于是写下此诗。此诗既是对门第之隔的控诉,又暗含对现实的无奈。
四、诗句赏析
1. 艺术手法:
对比:“侯门深如海”与“萧郎陌路行”,形成鲜明对比,凸显阶级鸿沟的不可逾越。用典:借西晋绿珠被夺的典故,暗喻婢女身不由己的命运。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2. 情感表达:
表面看来,这首诗写的是女子入侯门后的疏离与冷漠,但实际上,它流露了诗人在封建礼教下对爱情悲剧的悲悯之情。诗人通过含蓄的笔法,深化了悲剧感染力。
这首诗因其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情感共鸣,成为唐代爱情诗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萧郎”一词也被后世广泛引用,象征着错失的爱恋。它告诉我们,爱情有时并非如诗如画,而是充满了无奈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