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春捂重点是腿和脚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回升,但老人仍需警惕身体的脆弱。过早脱去棉衣,容易受寒,寒则伤肺,容易引发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春天也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疾病的频发季节。虽然这些疾病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个人的体质和日常保养也是决定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春捂”得当能大大减少发病机会。那么,老人“春捂”时应该重点保护哪些部位呢?下面为您揭晓!
目录:
一、老人身体的二十个得病信号
二、老年人春捂的重点腿和脚
三、老人保健品的选择需谨慎
四、老人出行必备物品清单
五、如何应对老人吃东西噎着的情况
一、老人身体的二十个得病信号:
1. 头发枯黄、无光泽,预示缺铁和缺乏维生素B;头发突然脱落,可能是患免疫性疾病的征兆。
2. 皮肤出现小疱、脓疱或某些部位发红、发痒,尤其是足真菌病,这是糖尿病的报警信号。
3. 脖子肿胀可能患有结核病、甲状腺疾病和淋巴癌。
4. 肩部弯曲可能患有骨萎缩或内分泌障碍。
5. 腹部胀气严重且经常排气,可能患有卵巢癌和肠癌。
6. 腹股沟内的硬块超过两周,可能有炎症或癌症风险。
7. 下腹长期胀气和剧烈疼痛可能是阑尾炎和肠溃疡的征兆。
8. 性器官流脓或流血是性病的征兆;瘙痒可能患有霉菌病。
9. 腋部皮下的小硬块可能表示有炎症、淋巴癌或乳腺癌。
10. 肘部小硬块和肘关节隐隐作痛可能是风湿病的初步症状。
……
(其余部分省略)
老年人在生活中适量摄取保健品,能够对机体产生调节作用。据资料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都可能面临骨质疏松的问题,对此专家建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钙片等保健品。对于更年期女性,如果出现失眠、潮热、情绪不稳等症状,可以考虑补充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康表示,老年人还应该摄入复合维生素,这不仅能改善身体机能,还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在选择和食用保健品的过程中,专家们提醒消费者要保持警惕。首先要确保购买的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购买时要注意检查包装上是否有生产产地、厂商以及小蓝帽的批号等信息。要理性对待保健品,不要期待过高的效果。保健品不是药物,一般需要持续食用3-6个月才能看到效果。在补充保健品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老年人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不要盲目相信所谓的权威。如果要了解健康知识,可以参加由正规医院组织的活动。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应持谨慎态度。
老年人在外出时还需要携带一些重要的物品。比如运动鞋,应该轻便、防滑;联系卡上应写清楚个人信息和疾病史,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救援;方便药盒内应装有急救药品,以防突发情况;拐杖可以帮助视力不佳或平衡力差的老年人防止跌倒;老人专用手机应具备简单清晰的操作界面、大字体、大声音以及紧急求助功能;坐垫可以让老年人在长时间行走后随时休息;帽子可以遮阳避暑或防止着凉;手表可以帮助老人掌握时间,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零钱可以用于应急时的交通或购物;老花镜和助听器则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看清和听见周围的事物。
对于意识尚清醒的病人,可以采用立位或坐位接受急救。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双臂环抱其身体。一手紧握拳头,利用拇指掌关节突出的部位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脐上区域。另一手的手掌则压在拳头上方,随后连续快速向内、向上进行推压冲击,次数控制在6至10次之间,以避免伤害其肋骨。昏迷倒地的病人则需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病人髋部,按照上述方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这种冲击上腹部的急救方法,能够瞬间增大腹内压力,抬高膈肌,使气道压力迅速加大。这相当于突然“挤压”出肺内空气,让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这种急救法被称为“余气冲击法”。如果初次尝试无效,可隔几秒钟后重复操作一次,模拟人为的咳嗽,将堵塞的食物团块从气道中冲出。
海氏法还可以作为自救手段。当发生食物阻塞气管且旁边无人或无法呼救时,病人应迅速抓住两三分钟的神志尚清醒的时间自救。病人可以取立位姿势,下巴抬起使气管变直。然后利用腹部上端(剑突下,俗称心窝部)靠在周围的椅子背部顶端、桌子边缘或阳台栏杆转角处,对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压力。这样也会取得同样的效果将气管中的食物冲出。这一自救方法体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生命自救智慧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