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洗牙好不好洗牙有什么效果
保护牙齿,刷牙是基础,但洗牙更是关键。日常的刷牙虽能清洁牙齿表面,却难以彻底清除牙垢和牙结石,这些污垢容易引发牙周病或龋齿。那么,洗牙究竟好不好?洗牙有哪些效果?洗牙是否安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洗牙的效果与好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牙齿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洗牙是保护牙齿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日常的刷牙难以替代洗牙。许多人由于刷牙方式或时间的问题,难以彻底清洁牙齿,导致牙垢和牙结石的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咖啡等,也会导致牙齿发黄、发黑。洗牙可以有效清除这些外源性着色,恢复牙齿的自然光泽。对于牙结石、牙周炎、牙龈炎等牙周疾病的患者,洗牙更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洗牙能去除牙周疾病的刺激因素,使牙周恢复正常,终止牙周病发展。
洗牙的安全性
洗牙本身是对牙齿的一种保护,但在操作过程中需格外小心。如果操作不当或时间过长,可能会在牙面上留下细微划痕。这些划痕可以通过抛光来弥补。对于非正规小诊所的洗牙服务,其安全性不容忽视。洗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牙齿酸痛、敏感和出血等问题。这些都是正常现象,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缓解。
哪些人暂时不能洗牙
虽然洗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某些特定人群暂时不能洗牙。例如,出血性疾病患者和未控制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凝机制不好,洗牙后容易出血较多和感染。患有急性传染病的人群,如急性肝炎活动期、结核病患者等,应在疾病稳定后再进行洗牙。对于这类人群,医生应做好相关防护,使用的器械要严格消毒或丢弃,以避免传染他人。
洗牙是对牙齿的一种保护,但需要在专业机构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不适,应及时咨询牙医。口腔软组织炎患者及其他相关人群
对于口腔局部软硬组织炎症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建议暂缓洗牙,等待急性期过后再进行,以避免炎症局部加重或扩散。
患有牙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不宜接受常规洗牙。因为洗牙过程中可能会弄破牙龈,导致肿瘤局部甚至远处扩散。
对于患有活动性心绞痛、半年内发作过的心肌梗塞以及未能有效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患者,也不宜接受常规洗牙治疗。因为这些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无法承受洗牙过程中的刺激和不适。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洗牙?
观察牙齿是否有食物嵌塞、黄色的牙垢、牙菌斑和牙结石。这些牙垢往往不容易被冲走或被牙刷带走,日积月累会越来越多,需要专业的洗牙来清除。
检查牙齿是否有龋齿、黑点、牙结石以及色斑色素沉着,用舌尖感觉每一颗牙齿,观察是否有缺失、外邪、松动、酸痛等问题。
观察口腔是否有溃疡、异味或莫名的肿胀。像口腔溃疡和牙龈炎症的患者,暂时不能接受喷砂洗牙。患有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白血病患者,必须谨慎选择洗牙的时间。孕妇(尤其是怀孕前期)最好避免洗牙。
观察牙龈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红肿的迹象。如果红肿就表示可能有牙龈炎,进一步发展可能成为牙周炎,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症状。
上下牙齿轻叩,观察牙齿是否稳定,是否有松动现象。如果牙周炎已经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减少、高度降低,牙齿可能会出现松动。
用冷水刷牙或吃冷热酸甜等刺激性食物时,观察是否有酸、痛、软感或出血的现象。可以观察口腔内唾液分泌是否充足,是否有干燥感。
洗牙是否会使牙齿受损?
实际上,只要了解洗牙的原理和作用,就可以消除这种担忧。洗牙的医学术语是“龈上洁治”,是清除牙石软垢从牙面的操作过程。牙石是引起龋病和牙周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龈上洁治是预防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采用超声波洁牙,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效能和水雾冲洗配合,清除牙石。超声波洁牙机头工作端是光滑的,没有切削磨钻功能,因此洗牙过程中没有切削割磨的作用,自然不存在牙齿受磨损的问题。
在牙石的掩盖下,患者的牙龈可能已经严重退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牙缝变宽。洁牙完毕后,有些患者可能不敢面对这些变化,误以为这些是超声波造成的误解。实际上,洁牙机产生的超声波只会使牙石脱离牙面,而不具备牙石那样的破坏力。产生误解的患者可能低估了牙石的危害。
牙结石是由食物残渣、坏死脱落的口腔上皮细胞及唾液中的矿物质钙化后附着在牙齿表面而形成的。它呈黄色、棕色或黑色,容易吸附细菌和毒素,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发炎,形成牙周囊袋,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了解这些后,建议尽快安排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