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室性早搏注意什么
多发性室性早搏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现象,它常常伴随着心跳加快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对于那些容易情绪激动就心跳加快的人来说,室性早搏更是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是一种较难治疗的心脏疾病,所以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尤为重要。那么,究竟多发性室性早搏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早搏的检查项目
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为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房性早搏的P波会提前出现,形态与基本心律的P波不同。房室交接处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则有其独特的心电图特征。房性或室性早搏有时可能由两个以上的异位起搏点产生,表现为多源性早搏。了解这些早搏类型及其心电图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室性早搏至关重要。
二、多发性室性早搏的注意事项
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早睡早起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态方面,要避免紧张、焦虑或过于激动,保持心情愉悦。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在饮食方面,宜选择低盐、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吸烟、不喝酒,少吃豆制品,少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减少早搏的发作。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必须及时治疗并可能长期服药。务必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或其他治疗,不要自己乱用药。如果心跳加快时早搏现象频繁,需要卧床静养;否则的话,可以适当运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药物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可能会使心跳减慢,若心率过低则应及停药。
三、早搏的症状
早搏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早搏。近期感冒、发热、腹泻等也可能导致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进而引发早搏。在体检时,除了基础疾病的阳性体征外,还可能在规则的心律中听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即代偿间歇。提早出现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能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
以上就是关于多发性室性早搏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诊治。(三)辅助检查***解读:心电图在早搏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他辅助手段
心电图是诊断早搏的重要工具。房性早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提早出现的QRS波,其前有一个特征性的异形P波,其后有一个不完全代偿期。结性早搏的QRS波与正常波形一致,但其前无P波,代偿期完全。室性早搏的QRS波则宽大畸形,代偿期同样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详细记录早搏的数量、规律及治疗效果。
对于怀疑心肌炎的患者,可进行血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能够发现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长期服用利尿剂或怀疑洋地黄中毒的患者,应测定血电解质,必要时测定血洋地黄浓度。
4早搏如何预防?
预防早搏,首先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过度熬夜、长时间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前。散步、打太极拳等健身活动对身体有益。限酒是预防早搏的关键措施,因为吸烟和饮酒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保持情绪稳定,正确处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关系,避免大起大落的情绪波动,也是预防功能性“早搏”的重要方法。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心悸、漏跳等情况要及时就诊,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5早搏诊断鉴别
诊断早搏需结合病史、症状及体检发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询问病史有助于了解早搏原因,注意近期是否有感冒、发热、腹泻等病史,有助于判断是否患有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在诊断过程中,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外,心脏听诊时可发现规则心律中的提早心跳,其后有较长间歇。功能性早搏在中青年中并不少见,大多无明显病理性诱因,可能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吸烟、酗酒、饮浓茶等因素有关。而病理性早搏则可能与心脏病、甲亢等有关,需高度重视,及时就诊。
疾病百科:早搏
早搏,亦称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预防早搏,应避免长期饮酒和吸烟,不过度熬夜,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心电图是诊断早搏的重要工具,其他辅助检查如血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等也有助于确诊。治疗早搏需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