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面瘫 是由什么引起的
许多人对“面瘫”这个词并不了解,误将其视为一种贬义说法。实际上,面瘫是指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困扰许多人的疾病。其中,中枢性面瘫是面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若不及时治疗,面瘫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那么,小儿面瘫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吧!
目录:
小儿面瘫怎么办
小儿面瘫是由什么引起的
小儿面瘫会出现什么样前兆
小儿面瘫的发病原因
中医药治疗小儿面瘫
一、小儿面瘫怎么办?
对于孩子们的面瘫治疗,我们应选择对症治疗,探寻病因,并辅以祛风散邪、温经通络、营养神经的方法。中医对小儿面瘫有着丰富的治疗方法,我们力求系统全面地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会运用针刺、灸疗、面部推拿等多种手段,并辅以内服中药。在针刺时,我们采用无痛技术,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治疗。还推荐使用“四针八穴透刺法”,这种方法既能减少针刺次数,也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对于轻型面瘫,只需选取地仓、合谷、太冲三个穴位进行治疗即可。随着治疗的进展,逐步增加患侧面部的穴位。补充钙质和维生素B族元素对面神经疾病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儿面瘫是由什么引起的?
小儿面瘫的早期可能不易被父母察觉,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妊娠期、围产期和新生儿期的多种因素。如宫内感染、胎儿期中毒、产伤、窒息缺氧等。了解这些病因对于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父母在日常照顾孩子时,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经常与孩子沟通,坚定孩子的信心。
三、小儿面瘫会出现什么样前兆?
小儿面瘫的前兆包括眼睑震颤现象和瞬目运动。眼睑震颤是轻度面瘫的症状之一,强力闭合双眼时,一侧上睑会出现细微的肌肉挛缩性颤动现象。而瞬目运动不对称也是轻度面瘫的明显征兆。这些前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面瘫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儿面瘫的发病原因及中医药治疗
斜卵园口征与睫毛征:面瘫的轻度表现
当轻度面神经麻痹出现时,人体展现出一系列微妙而明确的症状。患者张大口时,患侧口角下垂,呈现出一个斜卵型口,这是轻度面瘫的典型表现。与三叉神经运动支麻痹引起的斜卵园形口不同,其特点在于没有下颌偏斜。而在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情况下,这一特征并不明显。
再嘱患者强力闭眼,正常人在强力闭眼时,睫毛会被上下眼睑覆盖。但当面神经麻痹时,睫毛会外露。尤其在轻度麻痹的情况下,开始睫毛不对称现象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轻度麻痹侧的睫毛会逐渐显露出来,形成睫毛征阳性,这也是轻度面瘫的一个常见症状。
小儿面瘫的源头:多种因素导致发病
小儿面瘫的原因多种多样,可归结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 受凉:睡觉时若不注意保暖或在空调下吹风,都可能因过度受凉导致面瘫。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面瘫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了冷风、冷水等刺激。
2. 疲劳:过度的疲劳也是面瘫的一个常见诱因。超过五分之一的面瘫患者在发病前几天有过度疲劳史。难以承受的心理事件,如调换工作、亲友患病、家庭危机等,也是引发面瘫的原因之一。
3. 病毒感染:感染某些病毒也容易导致面瘫,特别是耳部带状疱疹。中耳炎、脑膜炎、流感等感染也是面瘫的原因之一。
4. 神经源性和医源性面瘫:这类面瘫是由其他疾病或创伤导致的。例如,神经源性面瘫是由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引起的。医源性面瘫则是因为医院手术等治疗导致的面部神经损伤。
中医药治疗小儿面瘫的多元方法
中医药对面瘫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1. 风邪袭络: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面部感觉异常等症状,治疗时需疏风散邪、解表通络。常用药物包括白附子、全蝎和僵蚕等。
2. 肝风内动:此类型面瘫伴随口眼歪斜、面部潮红、耳根胀痛等,治疗需平肝熄风解痉。主要药物有天麻、钩藤等。
3. 气血两亏:对于面部肌肉松弛、眼睑无力等症状,治疗方法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主要药材有黄芪、当归等。
4. 风痰阻络:针对口眼歪斜、面肌麻木等症状,需化痰祛风通络。使用的药材包括葛根、桂枝等。
5. 肝气郁结:若口眼歪斜随精神情绪变化而出现,或因精神刺激而加剧,治疗时应疏肝解郁、调和脉络。主要药材有柴胡、枳壳等。
6. 针刺治疗:除了药物治疗,针灸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取穴包括攒竹、睛明等,也可使用电针或穴位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