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黄囊瘤的病因
卵巢卵黄囊瘤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疾病。在临床观察中,该病症的瘤体多为单侧出现,右侧略微多见,而双侧的情况多数为转移所致。这些肿瘤通常体积较大,直径多数超过10厘米,形态呈现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其表面显得光滑,并且具有包膜。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肿瘤可能与周围的组织发生粘连或浸润。切开肿瘤,其切面以实性为主,呈现出粉白或灰白色的色泽,质地湿润而柔软。我们还能观察到一些特殊的结构,如含胶冻样物质的囊性筛状区,呈现出蜂窝状的特点。在这些区域,出血和坏死的情况也很常见。
在显微镜下观察,卵黄囊瘤具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学结构特征。首先是微囊性结构,也称为网状结构。这种结构最为常见,由扁平或星芒状的瘤细胞形成疏松的网状和小囊或微囊。在低倍镜下,这种结构看起来像是蜂窝状。在高倍镜下,我们可以看到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核分裂非常活跃。
还有内胚窦样结构,也称为Schillei-Duval小体。这种结构由立方或柱状的瘤细胞呈单层排列,包围着毛细血管、薄壁血窦或小静脉样血管,形成独特的血管套样结构。在横切面上,它看起来非常像肾小球。虽然这种结构具有诊断意义,但在某些情况下,肿瘤形态可能并不典型。
除此之外,还有实性结构、腺泡状结构以及多泡性卵黄囊结构等。实性结构由小的多角形上皮样细胞聚集而成,这些瘤细胞的特征在于胞质空、核大、核仁突出,并且核分裂非常活跃,类似于胚胎癌。腺泡状结构则是由扁平、立方或星芒状瘤细胞构成的弯曲多变的管道状或囊状结构。而多泡性卵黄囊结构则是由扁平、立方或低柱状瘤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囊,其间隔以细胞间质为主,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卵黄囊变化有着相似的结构特点。
卵巢卵黄囊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结构和特点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