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病案分析模板范文
痛经病案分析模板
一、患者基本信息
病历号:[病历号占位符]。
患者姓名:[患者姓名]。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
职业:[职业描述]。
婚育史:[婚育情况描述]。
就诊日期:[日期]。
主诉:经期腹痛已[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恶心、腰酸等描述]。
二、病史详细采集
1. 现病史回顾:
痛经症状始于何时,诱因包括受寒、情绪压力等;
疼痛性质(冷痛、胀痛、刺痛),程度如何(VAS评分具体数值);
月经周期是否规律,经量、颜色及质地(是否有血块、经期是否延长等);
伴随的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头痛等详细描述。
2. 既往病史梳理:
妇科检查及B超结果,排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
过敏史及用药史,是否有止痛药依赖等情况。
3. 个人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如是否偏好冷饮;作息规律,是否有熬夜习惯;情绪状态,是否容易焦虑或抑郁等。
三、体格检查记录
舌象:舌质颜色(淡或紫暗),舌苔(白腻或薄黄);
脉象:脉象沉紧或弦细等;
腹部按压:是否有压痛,喜按或拒按;
其他体征:面色、四肢温度等观察记录。
四、辅助检查汇总
实验室检验:血常规、CA125等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报告,观察子宫附件情况。
五、综合诊断
1. 中医辨证:
依据舌脉、症状等,诊断为痛经,证型如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肾虚血瘀等。
2. 西医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判断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痛经。
六、治疗方案设计
1. 中药内服调理:
依据证型,选择如温经汤、血府逐瘀汤等进行加减治疗。
2. 外治方法应用:
采用针灸治疗,主要穴位如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
耳穴压豆,选取神门、子宫等穴位。
3. 日常调护建议:
经期避免受寒,忌生冷食物,情绪调节,辅以食疗等。
七、治疗进展记录
每次复诊时记录治疗效果,如疼痛缓解程度、月经改善情况等,并根据证候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八、典型医案分享
分享多个医案,如年轻女性因气滞血瘀证通过血府逐瘀汤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或寒凝血瘀证患者通过隔姜灸联合针刺显著缓解症状等。
注意事项特别提醒:
本模板提供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灵活调整;长期痛经患者需排除器质性疾病,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此模板整合了病史采集、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既适用于临床记录也适合作为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