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读痛经与肾功能的关系
中西医解读
中医的“痛经”含义是指妇女在经期前中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痛到腰骶,甚至者,也叫“经行腹痛”。
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明显器质变者,以及继发性痛经,因生殖器官病变而起,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
月经病和肾功能大有关系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调经治疗大法以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为主。
中医的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分,如果以痛的感觉来分,你可以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
属热,属寒。
胀痛或腹部阵痛属气滞,剧痛而血块流出痛减属淤。得热(例如喝热饮)痛减属寒,得热痛剧属热。喜按喜揉者属虚,拒按拒揉者(越按越痛)属实。经前期痛者多实,经后痛而痛更甚者多虚。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辨证论治如下
1、实证不通则痛,意思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
由于肝气不舒畅,气滞血淤,经血滞于子宫,或感受寒邪,平时过量吃寒凉生冷食物,使血为寒凝,或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由于月经前或月经时,气血***冲任、子宫,胞脉,造成壅滞,塞而不通,所以会痛。
治法宜祛淤止痛。在月经前3至5天,气滞者行气活血止痛,寒凝者温经散寒止痛,湿热者清热除湿止痛。
在治疗方面,中医是急则治其标,以止其痛;痛止后则治本为主。例如,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如果治好盆腔炎,痛经自然痊愈。
2、虚证不荣则痛,意思是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
由于气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运,气血运行无力,滞而不畅,或肝肾脏腑功能亏损所致的精亏血少,使妇女生理密切关系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造成痛经。
治法宜平时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治疗痛经
- 腹式呼吸有效缓解女性痛经
- 痛经可以怎么睡_痛经睡姿缓解
- 女性切除子宫后 身体不知不觉会出现3大变化!
- 子宫肌瘤具体有哪些发病类型呢
- 多囊卵巢综合征如何调理?日常饮食这些要注意
- 尿道炎难治的原因有那些
- 宫寒引起的痛经能治好吗
- 半夜痛经后腰疼 来例假半夜突然腰疼肚子疼是咋回事
- 月经可以做平板支撑吗
- 热天如何预防腹泻 分享预防感染性腹泻的方法
- 怀孕月经来开始算吗 怀孕月经算来的时间还是走的时间
- 宫颈糜烂的物理治疗有什么方法
- 长期痛经原来是盆腔炎惹的祸 不同阶段该如何预防
- 盲目使用阴道洗液易致宫颈炎 治疗慢性宫颈炎吃什么药
- 霉菌阴道炎能做爱吗 如何预防霉菌性阴道炎
- 怎样让面部皮肤紧致提升 三招就能让你去除岁月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