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乳腺炎 形成原因
乳腺炎,这个在女性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其中,慢性乳腺炎尤为值得关注,其发病率较高,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慢性乳腺炎,又被称为闭塞性乳腺炎或哺乳期乳腺炎,其病理机制在于乳腺上皮无规则增生,导致分泌功能异常。虽然名为“慢性”,但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此病症的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绵长,难以根治,且形成的包块经久难消。
该病症的成因多种多样。一方面,如果急性乳腺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可能转化为慢性炎症。另一方面,也可能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炎症,这通常与排乳不畅、乳汁淤积形成硬结有关。
关于慢性乳腺炎的成因,首要的是乳汁的淤积。乳汁是细菌生长繁殖的温床,其淤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乳头过小或内陷,影响正常哺乳。如果孕妇产前未能及时矫正乳头内陷,婴儿吸乳时会遇到困难;
2. 乳汁过多,如果产妇没有及时将乳房内多余的乳汁排空,也可能导致乳汁淤积;
3. 乳管不通,乳管本身的炎症、肿瘤以及外在的压迫,如胸罩脱落的纤维等,都可能堵塞乳管。
细菌的侵入也是慢性乳腺炎的重要成因之一。当乳头内陷时,婴儿吸乳困难,容易造成乳头周围的破损,细菌可能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婴儿如果经常含乳头入睡,口腔内的炎症也可能直接侵入乳管,继而扩散至乳腺间质,引发化脓性感染。其主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此病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显著,但一旦忽视,可能会加重病情。建议女性朋友们要关注自身乳房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