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较易患上急性乳腺炎
初产妇特别容易受到急性乳腺炎的困扰。急性乳腺炎与慢性乳腺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发病时间和过程。急性乳腺炎通常起病较急,常见于哺乳期妇女,主要是由于乳汁郁积或化脓性细菌侵入乳腺而引发。其临床表现包括红肿、热痛等典型的急性炎症症状。如果初期处理不当,可能会形成乳房脓肿,但脓肿破溃后易于消散。

慢性乳腺炎则呈现出起病缓慢、病程长、不易痊愈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乳房内可触及的肿块,这些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并伴有压痛。与急性乳腺炎不同,慢性乳腺炎的乳房局部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的红热疼痛现象,而且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也不明显。
哺乳期的乳腺炎临床表现也主要是乳房胀痛、局部红肿热痛,并可能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妈妈发现乳头有损伤、乳房出现肿块并伴有局部疼痛、皮温升高等症状,或者出现发烧等情况,很可能就是患上了急性乳腺炎。
哺乳方式的不当,如乳头内陷或乳管不通畅,常常会导致乳汁郁积,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初产妇的乳头较为娇嫩,或者因为小儿含乳而睡导致的乳头皲裂也可能引起细菌感染。
关于哺乳次数,并没有固定的要求,每个孩子的食量和消化能力都不同。在新生儿阶段,通常建议按需哺乳。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可以逐渐过渡到按时哺乳。2~3个月后,日间每隔3~4个小时需要哺乳一次,夜间可以哺乳1次。有些孩子在临睡前哺乳一次后,夜间就不再需要喂奶。
预防乳腺炎,尤其是初产妇,孕期乳房保健非常重要。对于乳头凹陷的准妈妈,可以在孕期通过手法进行纠正。轻轻牵拉乳头,反复进行,有助于使乳头凸出,为顺利哺乳创造条件。初产妇还可以在孕期使用75%的医用酒精轻轻擦洗按摩乳头,增强乳头肌肤的弹性和韧性,以降低哺乳期乳头皲裂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炎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