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划分 月经周期怎么分阶段
一、四阶段的女性生理周期(主流医学观点)
随着女性生理周期的变化,身体经历着不同的阶段。按照主流医学观点,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月经期、卵泡期(增殖期)、排卵期和黄体期(分泌期)。
1. 月经期
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通常在3至7天之间。特征在于子宫内膜的脱落,伴随着阴道出血。雌孕激素水平降至基础值。
2. 卵泡期(增殖期)
从月经结束到排卵前的阶段,大约持续7至14天。在这个阶段,卵泡开始发育,子宫内膜逐渐增厚修复。雌激素水平逐渐上升。
3. 排卵期
大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但个体差异较大),成熟的卵子被释放出来,有时会有轻微的腹痛或出血现象。
4. 黄体期(分泌期)
排卵后至下次月经前的阶段,大约持续14天。黄体形成,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为可能的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孕激素在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
二、从组织学角度的三阶段划分
从组织学的角度看,女性生理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增殖期、分泌期和月经期。
1. 增殖期:对应于前述的卵泡期,此时子宫内膜修复增生。
2. 分泌期:对应于黄体期,内膜腺体分泌营养物质。
3.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并出血。
补充说明:
正常生理周期的范围是21至35天,计算时间从月经的第一天至下次月经的前一天。每个人的排卵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黄体期的长度相对固定,约为14天。如果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或者经期超过7天,都建议寻求医生的帮助。
为了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是否规律,建议记录月经的起止日期,至少观察三个周期。如果出现严重的痛经、周期紊乱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了解并关注自己的生理周期,是女性健康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