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激素六项的正常范围
性激素的奥秘:解读卵巢功能的六大关键指标
走进实验室,面对一串关于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等复杂数据的你,是否曾感到困惑与不解?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这些指标的背后含义。
一、促卵泡生成素(FSH):这是卵巢功能的“侦察兵”。当数值处于正常范围(3.85-12.5 IU/L卵泡期)时,它告诉我们卵巢正在正常工作。但如果数值过高,可能意味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它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

二、促黄体生成素(LH):这是卵巢周期的“节拍器”。数值在正常范围内(2.12-12.6 IU/L),在排卵期会达到峰值(19.18-103.03 IU/L)。它的变化标志着排卵周期的开始与结束。
三、雌二醇(E2):作为卵巢的“动力源泉”,它的正常范围为25-45 pg/ml或92-275 pmol/L。在月经期间,它的水平较低。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出现了问题。
四、孕酮(P):这是黄体功能的“信使”。在月经期间水平较低,如果升高,可能意味着黄体功能异常。其正常范围为0.2-1.5 ng/ml或0.99-4.83 nmol/L。
五、睾酮(T):对于女性而言,正常范围为0.2-0.8 ng/ml或0.7-3.1 nmol/L。这是一个反映体内雄激素水平的指标,对于维持女性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六、泌乳素(PRL):非哺乳期正常范围应小于25 ng/ml。如果超出此范围,可能提示身体某些功能异常。
检测注意事项:建议在月经的第2-4天检查这些激素水平,以反映基础状态。由于不同实验室的参考值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
要真正了解这些数据的意义,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检测报告和临床病史进行解读。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数据只是指导我们了解身体状况的一小部分。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