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荔枝算酒驾 真不真呢?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种说法,声称食用荔枝后进行酒精测试可能会误报醉酒驾驶。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真相呢?专家明确表示,这是谣言。实际上,食用荔枝后确实可能出现短暂的酒精反应,但这种反应仅持续五分钟便会消失,对驾驶影响不大。驾驶者仍需谨慎,特别是女士们要多加留意。
一、关于含酒精的食物
荔枝是其中之一。连续食用三颗荔枝后,立刻进行酒精测试,会检测到酒精含量。但这只是瞬间的反应,五分钟后再次测试,酒精含量便会降至为零。除此之外,像蛋黄派、腐乳、酒糟等食物,食用后立刻检测,也会显示出酒精含量。这些食品中的酒精含量并不高,且挥发代谢迅速,数分钟后再次检测就难以测出了。
二、误读的原因
荔枝等水果因含有高果糖,在存放一段时间后会产生酒精。食用后立刻进行检测,会测出酒精含量。某些食品如蛋黄派,其配料中添加有食用酒精,而腐乳、酒糟等食物本身即含有酒精。检测出酒精含量是正常现象。
三、科学解读
专家通过实验表明,普通人饮用350毫升的啤酒后,30到45分钟内,血液酒精浓度会达到峰值。在2小时内仍可检测出酒精含量。一项国外***研究甚至表明,人体完全代谢酒精需要48个小时。对于因食用水果或有关食物而导致的酒驾疑虑,市交管局执法部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在执法中尚未发现此类案例。
该负责人还强调,部门的酒驾、醉驾行为检测程序非常严谨。对于呼气测试测出的酒精含量有异议的驾驶人,可以申请进行血液检测。对于酒精含量的检测,最终仍以血液检测结果为准。确保检测结果无误,以保障驾驶者和公众的安全。在此提醒广大驾驶者,在享受美食的也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切勿酒后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