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成交量腰斩
深圳楼市综述:新房与二手房市场同步遇冷,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活力
走进2025年的深圳楼市,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寒意。
在2月,深圳新房的供需量相较于前期,可谓是遭受了“腰斩”式的打击。与此二手房的单月成交量也跌破了0套,市场活跃度降至近年来罕见的低点。即使是部分豪宅项目为了加速去化而打出惊人的“五折甩卖”牌(如某国际公寓的单价从高达11万/直降至6.5万/),市场反应仍然冷淡,普通住宅市场的成交量并未因降价而出现明显的回升。
追溯其根源,自2021年深圳推出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政策以来,市场便进入了长期调整期。数据显示,全市二手住宅成交量在短短一年内较2021年下滑了接近一半,而到了2024年,二手房均价相较于2021年的高峰已经回落了30%。更令人震惊的是,多个小区的房价跌幅超过40%,如前海诺德假日的跌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8%,山语海的跌幅也近50%。
这轮市场冷却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应端看,涉宅用地成交面积在2024年同比腰斩,城市更新项目的获批数量也骤降了47%,新房库存被压缩至仅三个月。开发商的推盘策略、产权年限短、税费高等问题也削弱了市场的投资需求,购房者的预期逐渐走弱。
区域与产品之间的分化也在加剧。核心区豪宅虽然通过“以价换量”的策略短暂拉动了成交,千万级豪宅成交占比在2025年2月升至12.4%,但非核心区的普通住宅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去化压力。部分曾因学区、旧改概念炒作的片区,如南山区南头花园、福田区碧馨苑等,房价跌幅超过50%,导致二手房流动性几乎枯竭。
深圳楼市的成交量腰斩是政策调控、供需失衡、市场信心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短期内,深圳楼市或将继续呈现“量价双低”的态势。市场的未来走向仍需观察,毕竟楼市的复苏与调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