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因破伤风杆菌通过脐部侵入引发的急性感染。在婴儿出生后七天左右,若出现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等症状,民间称之为脐风、七日风或锁口风。解放前,每年有约100万新生儿因此病离世,但解放后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已大幅下降。本文将探讨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以及其出现呼吸窘迫的原因等相关知识。
一、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我们需要了解破伤风杆菌。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尘埃和人畜粪便。如果接生过程中使用的剪刀、线绳未经消毒,或者接生者的手和包扎脐残端的纱布未进行消毒,破伤风杆菌便有可能由此侵入。一旦该菌生长繁殖,便会释放毒素,导致肌肉强烈持久的收缩。
那么,如何预防呢?
1. 尽量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接生。
2. 紧急情况下,可使用2%碘酒消毒脐部及结扎脐带的线绳。
3. 对于接生不严格的新生儿,需在24小时内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则需用3%过氧化氢或1:4000高锰酸钾清洗后涂以碘酒,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
二、破伤风的治疗有哪些妙方?
对于破伤风的治疗,有一些传统的妙方可供参考:
1. 九香虫2个,炒成末,用黄酒冲服。
2. 槐角30克,炒后研成末,加水、黄酒各半冲服。
3. 雄黄和香白芷混合研细,用黄酒煎服。
4. 使用大河蟹配合黄酒进行治疗。
5. 蝉蜕15克,去头、足、翅膀后炒黄研细,用黄酒冲服。服用蝉蜕后,还需静脉输林格氏液1000毫升以促进毒素排出,防止脱水。
6. 将槐树汁、蜂蜜和黄酒混合调匀后一次服下,然后蒙被发汗。
7. 使用老葱白、黑扁豆、棉籽和高梁原酒进行治疗。将棉籽炒焦至紫色后碾碎,过滤去壳;葱白加水煎汤;酒需温热;黑扁豆炒焦后混入温酒和葱汤,灌服后需盖被发汗。连服两天,期间需忌食腥冷食物。
三、新生儿破伤风为什么会出现呼吸窘迫?
对于症状严重的破伤风病人来说,除了频繁抽搐外,呼吸窘迫和发绀会反复出现。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呼吸肌和腹壁肌痉挛、喉肌痉挛、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喉头分泌物过多、严重抽搐引起的脑缺氧、过量镇静剂抑制呼吸中枢以及肺部感染等。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中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出现此症状者多属于病情严重的患者。
四、如何进行伤口包扎以预防破伤风?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入口。如果受伤伤口被污染可能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地震或井下受伤后必须首先进行包扎。可以使用橡皮膏、绷带、三角巾等材料进行包扎。现场没有这些材料时也可以用手帕、毛巾、衣服等代替。根据不同的伤情和部位可以采用螺旋式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8”字环形包扎法等进行简易包扎。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因新生儿出生后脐部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这种病症常常让人担忧,特别是家长们常常会问,新生儿破伤风会影响智力吗?让我们深入了解下这个问题。
我们要明白破伤风杆菌的强抵抗力。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粪便中,只有高压消毒或含碘的消物才能有效杀死它。在新生儿接生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的剪刀、线绳等被破伤风杆菌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细菌便可能从脐部侵入血液,引发疾病。这就是俗称的“七日风”,其症状会在新生儿出生后大约七天左右出现。症状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往往越严重,死亡率也越高。
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包括哭闹不安、口张不大、吃奶困难等。随后可能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口角牵引、苦笑面容以及四肢肌肉僵硬和抽筋等现象。任何刺激都可能引发抽筋。当病情进一步恶化,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可能导致呼吸困难、青紫甚至窒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无效,患儿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缺氧,导致脑细胞缺氧坏死。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患儿的智力发展。对于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来说,及早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确保接生员的手和接生用具都经过严格消毒,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这也是对每个新生儿健康的一份守护。加压包扎止血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对于因破伤风导致的出血或其他伤害,及时有效的止血和急救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这样既能有效止血,也能为后续的急救处理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