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期乳腺癌的病因有哪些
在临床医学领域,青年期乳腺癌特指那些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乳腺癌,作为一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恶性疾病,其在不同年龄段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差异显著。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越小,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越不乐观,患者的预后也就越不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年期乳腺癌的发生呢?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被完全揭示,但研究发现其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那些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被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根据中国的肿瘤登记年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0-24岁年龄段处于较低水平,随后在25岁后逐渐上升,到50-54岁组达到高峰,之后再逐渐下降。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即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发病风险较高。近年还发现乳腺腺体致密成为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除此之外,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包括月经初潮早(小于12岁)、绝经迟(大于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有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证实的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如BRCA-1、BRCA-2、p53、PTEN等。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被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
拥有上述若干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就会患上乳腺癌。只能说,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较正常人更高。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仍然相对较低。
对于青年期乳腺癌,我们需要保持警惕,但也不必过分惊慌。了解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