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治疗取穴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祝某某的女性,现年51岁,身为一位***。在十个月的乳房肿块疼痛之后,她在2010年3月4日走进了医院的大门。这段经历对她来说,是一段身心受困的日子。

十个月前,祝女士与爱人的一次争吵成为她身体状况急剧变化的起点。她的左乳外侧局部开始疼痛,虽然皮肤没有出现红肿,但她并未对此予以重视。三个月前,她感到左腋下肿痛,腋窝皮肤变红,于是她决定寻求医疗帮助。经过乳房B超检查,她被诊断为乳腺增生。
医生给予了维生素E治疗,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左腋红肿消退,但疼痛并未减轻,持续数月。更令人忧虑的是,十天前的一次生气再次引发了问题,右腋及右乳出现肿胀疼痛。
检查过程中,祝女士的状况一般良好,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表浅淋巴结未触及。两乳房肿胀疼痛,左乳外侧及右乳外侧均可触摸到杏仁大小的肿块。这些肿块带来的疼痛是阵发性的,喜暖、得揉按则舒,劳累或生气时加重。中医诊断结果为乳癖(肝郁痰凝),西医诊断为乳腺增生。
为了治疗这一疾病,医生选取了膻中、太冲、乳根、脾俞、屋翳等穴位进行治疗。脾俞、太冲、膻中采用平刺法,乳根、屋翳则用直刺法。两侧乳房的肿块处采用“五虎擒羊法”,即在肿块正中直刺15至20毫米,四周均匀针刺四针,针尖朝向肿块斜刺。每隔五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祝女士的双乳已经恢复如常人。
乳腺增生是妇女的常见病,尤其在中年妇女中更为普遍。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与肝、胃功能有关。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和胃健脾为辅。膻中是气之会,调气是关键。屋翳、乳根属胃经,配合肿块局部的围刺可以活血、软坚散结。祝女士的故事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对乳腺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