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痛经方 秦伯未膏方大全
秦伯未(1899-1970),被誉为近代中医学界的璀璨明珠,在中医膏方以及妇科病治疗领域拥有独树一帜的地位。以下是关于他的痛经方剂与膏方理论的详尽整理:
一、秦伯未痛经方剂
秦伯未针对痛经这一常见病症,研发出多个疗效显著的方剂。这些方剂以调和气血、温经散寒为原则:
1. 基础痛经方:以香附、当归身、川芎等药材组成,煎时需加黄酒以增强药效。针对血热型痛经和血寒型痛经,还有相应的加减方剂。
2. 年老血崩急救方: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血崩昏晕,药材包括酒当归、生黄芪等。
二、秦伯未膏方体系
秦伯未在膏方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系统的贡献:
1. 理论著作方面,他的《膏方大全》(1929年)系统论述了膏方的定义、制备工艺和应用规范。《谦斋膏方案》收录了69则临床各科医案,全部采用膏方治疗。秦伯未还首创了“辨病-辨证-辨体质”的膏方诊疗体系“三辨诊法”。
2. 在代表膏方制剂方面,秦伯未膏方的核心成分包括西洋参、生晒参等,并经过药材浸泡、三次浓煎等工艺制成。主要用于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支气管炎、顽固性咳嗽等。还有琼玉膏改良方,主要用于虚劳咳嗽。
3. 秦伯未对膏方的定义、制作工艺及疗效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强调膏方具有“救偏却病”的治疗属性,注重“补虚疗疾”的双重作用机制。在临床应用中,他强调膏方需持续服用1个月以上,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三、相关文献资源
关于秦伯未的文献资源十分丰富:
1. 《秦伯未膏方集》合编了《膏方大全》与《谦斋膏方案》,被多篇学术论文引用为膏方研究的基础文献。
2. 《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秦伯未膏方集》则是基于1930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的点校本。
3. 还有临床医案示例,如章姓女患者的膏方医案,展示了秦伯未的膏方配伍思路。秦伯未的痛经方剂和膏方理论至今仍在中医临床中广泛应用,其著作是研究中医膏方学的重要参考文献。他的学术思想及实践成果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也为现代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秦伯未医著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精髓,并将其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