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介绍
子宫内膜癌症:深入了解与诊断指南
子宫内膜癌症,也被称为子宫体癌,是一种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它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不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甚至高于子宫颈癌,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但在我国,其发病率仍远低于子宫颈癌。

对于这一疾病的诊断,我们有以下的详细介绍:
一、患者病史
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多为老年妇女,她们的绝经期可能会延迟,或者月经出现不规则。许多患者会有不孕或产次不多的情况,同时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如果绝经后再次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排液,尤其是有异味的情况,更应该引起注意。对于年轻患者,如果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也需要慎重查明原因。经过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进行诊刮。阴道排液和腹痛通常是晚期症状。
二、临床检查
在早期阶段,一般的妇科检查可能无法发现异常,子宫体大小正常,宫颈光滑,附件也无异常。但在疾病晚期,子宫会大于相应年龄应有的大小,宫颈口可能可见突出的息肉状肿物。值得注意的是,子宫内膜癌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因此子宫过大并不一定意味着是晚期子宫内膜癌。
三、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癌的阴道细胞学检查诊断率相比宫颈癌较低。这是因为柱状上皮细胞不经常脱落,脱落细胞在通过颈管到达阴道时可能已经溶解、变性,不易识别。有时颈管狭窄或闭锁,也使得脱落细胞难以到达阴道。随着采取标本的部位和方法的改进,以及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诊断率也大大提高。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我们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检查和细胞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为治疗提供最有效的方案。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子宫内膜癌及其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