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的4种类型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局部表现,长期以来被许多临床医生视为同义词。根据病变过程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宫颈糜烂细分为多种类型。这些类型的划分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疾病的本质,而且有助于针对个体差异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从病理学角度看,宫颈糜烂的不同类型呈现出各异的外表特征。当宫颈表面的柱状上皮生长较慢,仅由较正常的单层柱状上皮覆盖时,我们称之为单纯型糜烂。而当柱状上皮生长速度加快,向间质生长,形成腺体增生、扩张时,肉眼观察会呈现出细小颗粒状,我们称之为颗粒状糜烂或滤泡型糜烂。若间质增生明显,宫颈表面形成许多小的突起或沟回,我们会看到表面高低不平的现象,这种类型被称为乳头状糜烂。
除了上述分类,还有假性糜烂和真性糜烂的区分。假性糜烂主要出现在宫颈外口周围的红色区域,这些区域在阴道镜检查时涂以醋酸后,会出现“葡萄串”样的改变。而真性糜烂则是由于长期刺激和浸渍,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失去活力并脱落,形成溃疡。但这一阶段的糜烂很快会被周围的柱状上皮覆盖,转化为假性糜烂。
根据病因的不同,我们还可以将宫颈糜烂分为先天性糜烂和后天性糜烂。先天性糜烂主要发生在胎儿发育期,受到母体雌激素的影响,宫颈粘膜柱状上皮增生并超越宫颈外口。这种糜烂在新生女婴中的发生率约为1/3,但随着婴儿的成长和母体雌激素影响的消退,这种糜烂也会自行消退。后天性糜烂则多发生在卵巢功能旺盛的生育年龄妇女,主要是由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影响宫颈管柱状上皮过度增生,超过宫颈外口。这种糜烂的外观与炎症引起的糜烂无异,但其病因与炎症无关。患者的白带会增多,但白带的性质清亮且紧紧贴附于宫颈表面。
宫颈糜烂虽然常常被视作一个整体概念,但实际上包含了多种类型和阶段。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一常见的妇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