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月经期间这些药物碰不得
阴道外用药在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在女性的日常生活中,阴道炎的治疗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治疗阴道炎时,常需使用阴道塞药或洗剂冲洗。在月经期间,由于子宫内膜出血、宫颈口松弛以及阴道内积血等生理变化,防御能力明显下降,极易诱发细菌的生长繁殖。此时若进行阴道逆行塞药或洗液冲洗,可能会使原本局限于阴道的病原体逆行而上,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从而加重原有的感染。合适的方法是在经期停止使用这些药物,等到月经结束后的3-7天再开始治疗。
激素类药物,特别是性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与经期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在生理情况下,子宫受到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精密调控。临床常用的性激素类药物含有特定剂量的雌孕激素,模拟生理雌孕激素的周期变化。这类药物的服用必须遵循特定的时间。
例如,避孕药的服用时间应该在月经出血的第1-5天开始。如果服药时间过早或过晚,必然会干扰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导致行经时间及经血量异常,甚至是异常的子宫出血。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患者需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经期周期等情况。
除此之外,对于间断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的女性,如患有肾透析适应症、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动脉粥样硬化等,在经期服药也需要格外注意。常用的抗凝血药如肝素、华法林、氯吡格雷等,会使凝血功能减弱,增加出血的几率。在月经期间,女性的纤溶功能相对亢进,这使得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不凝固而顺利排出。这种生理变化和抗凝药的作用叠加,可能会导致月经量过度增多,个别情况还可能引起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
女性患者在服用抗凝药物前应该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需适当调整抗凝药的剂量。女性患者在经期使用药物时应当格外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以保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