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症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近年来,子宫内膜炎这一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让许多女性朋友倍感困扰。面对子宫内膜炎的症状,女性朋友们应该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自身出现相关症状,就要及时进行检查。那么,子宫内膜炎症究竟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详细***。
子宫内膜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子宫内膜结构炎性改变。由于宫腔具备优良的引流条件,以及周期性的内膜剥脱,使得炎症极少长期停留于子宫内膜。如果急性期的炎症治疗不彻底,或者存在持续的感染源,那么炎症便会反复发作。甚至,慢性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流产的最常见原因。
关于子宫内膜炎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巨检。这是一种直观的检查方式,通过巨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宫内膜炎的情况,包括子宫内膜的肿胀和苍白。
二、镜下检查。这种检查方法会观察到内膜间质内有很多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其中,浆细胞的出现对于诊断来说极为重要。如果炎症持续时间较长,还可以看到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增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流产后子宫内膜炎的检查中,应关注是否有绒毛、蜕膜等存在。
三、诊断性刮宫。这是一种可以明确发病原因,并排除恶性病变的检查方式。在术前,应控制炎症三天,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消炎。术中操作需轻柔,因为感染的宫壁脆弱,容易引发子宫穿孔。对于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和流产后子宫内膜炎,刮宫时应特别小心,因这两种情况的内膜较为薄弱。刮宫操作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往往还能起到治疗作用。
面对子宫内膜炎这一疾病,女性朋友们应保持警惕,一旦发现症状,就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只有通过科学的检查方法,我们才能准确了解病情,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从而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够关注自身的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