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三种病理改变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病症。它主要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无排卵型功血
这类功血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增生型子宫内膜: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组织特征与正常增生期相似,但会一直持续存在于经前期。
腺囊型内膜增生过长:内膜呈现息肉状增生,腺体数量增多,形态各异。腺上皮呈现高柱状,并可能出现复层或假复层现象。
腺瘤型内膜增生过长:腺体数量明显增多,大小不一,紧密排列。腺上皮呈现高度增生,并可能突入腺腔。
非典型内膜增生过长:这是基于腺瘤型增殖的进一步病变,腺上皮高度增生并出现活跃的有丝分裂,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研究显示,不同类型增生型内膜占无排卵功血的90%以上,占所有功血的30.8至39.4%。其中,腺瘤型和非典型内膜增生过长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前病变。
二、排卵型功血
这种类型的功血也有其特有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不规则成熟型子宫内膜:主要是由于黄体功能不健,孕酮分泌不足导致的。临床表现为黄体期缩短,月经频发。
不规则脱卸型子宫内膜:这是由黄体萎缩不全引起的,表现为经期延长、淋漓不止。
还有一种萎缩型子宫内膜,多见于围绝经期功血妇女。
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在功血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类型的功血,其卵巢改变也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如青春期功血卵巢会增大,并有潴留卵泡囊肿;而生育期功血卵巢则表现正常;围绝经期功血卵巢则呈多囊卵巢改变。
深入了解这些子宫内膜的病理改变,对于准确诊断功血类型、采取适当治疗措施以及预防可能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