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依据
在育龄女性群体中,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以及不孕史的出现,应引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度警觉。当盆腔检查触及盆腔内的触痛性结节或子宫旁有固定的囊性包块时,更应怀疑此病。
确诊此病症的首选方法是腹腔镜检查,它不仅能够直观观察到病灶,而且能够为临床分期提供重要依据。剖腹探查也是一种能够获取组织病理诊断的方法。即使在病理结果未发现异位子宫内膜的证据,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符合内异症特征,也可做出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病史询问至关重要。月经史、孕产史、家族史及手术史都是重点询问对象,特别是要注意疼痛或痛经与月经及手术(如剖宫产、人流术、输卵管通液术等)之间的关系。
妇科检查除了常规的双合诊检查外,三合诊检查也极为重要。对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多为后位,活动度不良或固定;宫骶韧带和后穹隆的触痛性结节是特征性的体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可在附件区触及与子宫或阔韧带、盆壁相粘连的囊性肿块,这类肿块活动度差,触痛轻微,一般大小不超过10cm。
除了上述诊断方法,还有一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确诊。影像学检查,如阴道和腹部B型超声检查,是鉴别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直肠阴道隔内异症的重要手段。其诊断敏感性高达97%,特异性达96%。盆腔CT及MRI也有着相当的诊断价值,但费用较高。
血清中的CAl25值测定以及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检测,虽然对中度至重度内异症患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前者可能与多种疾病有交叉阳性反应,后者虽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目前尚未普及。在诊断过程中应结合多种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
对于育龄妇女出现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和不孕等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并结合多种检查方法进行确诊,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